密谈16小时后,中美接触成果超预期,为什么说日内瓦只是中美经贸接触的开始呢?中国又在什么情况下会收回对美国的善意?
中方凌晨通报中美接触结果,说实话,这次瑞士日内瓦接触的成果之大,非常出乎意料。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关乎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在经贸层面的一件大事,而一件大事往往一次两次接触是无法达成实质性成果的。别说综合国力相差无几的中美,就算是被美国完全拿捏的乌克兰,美乌矿产协议都拖了好几个月才签署。另一方面,美国总统特朗普朝令夕改,毫无信誉可言,中国已经明确“不退、不跪”,所以之前的主流观点是,在美方做出实质性让步之前,中美达成实质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
但现在就“大结局”的通报来看,这次中美日内瓦接触则完全超乎意料。在中美闭门密谈两天,共计16小时左右后,中方对于这次会谈的评价是“会谈氛围是坦诚的、深入的、具有建设性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达成了重要共识。”坦诚很好理解,双方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承认有分歧,不回避分歧;深入,说明双方都试图在分歧当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建设性,通常意味着双方哪怕这次谈不成,也同意后续继续保持接触和沟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按照官方通稿来看,中美双方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将开展进一步磋商。说明日内瓦接触只是中美经贸接触的开始,接下来中美将有更多的经贸互动在双方经贸磋商机制这一新机制下举行;最后“实质性进展”和“重要共识”,这两个词的分量更重。官方说中美双方将尽快敲定细节,这轮接触的联合声明将在12号发布。这说明,中美之间达成的“重要共识”,是真的相当重要,至少探讨出了这一轮中美经贸分歧的解决方向和原则,既然大方向已经确定,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一些相对不是那么重要的小细节,所以中美才会这么有自信地在12号公布联合声明。
看美国人对于这一轮接触的评价也相当积极。美财长贝森特在谈完之后的记者会上,第一句话就是“我很高兴,中美接触取得实质性进展,接触是富有成效的”。接着美方代表团里的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的表态也相当值得玩味,他说“中国代表是非常强硬的谈判对手,他们工作很努力;中美之间的经贸分歧可能被夸大了”。格里尔的这个表态,可能有两种意思:第一,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夸中国,但其实真正想夸的还是他自己,毕竟在中美已经达成经贸领域的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中国代表的谈判水平越高,就相当于是在“反衬”美国人的谈判水平也同样高。第二,他说中美分歧并没有那么大,不排除是在向美国国内释放稳定信号。自中美关税战、贸易战开打以来,美国的经济承压就非常巨大,2025年一季度的GDP比起上一季度降低0.3%;美企背负巨大经营压力,不仅不太招收新人,甚至还在不断裁员;通胀风险始终高悬,贸易逆差不减反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客说中美经贸分歧并不大,潜台词就是美国政府能够很快解决这一问题,是想提前稳定美国经济局势。
美国总统特朗普想要的稳定信号,中国这次终于答应了,那么接下来,美国真正要做的,就是珍惜中国的善意。面对美国的关税战、贸易战,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但中国不仅承受住了,甚至经济基本面的状态比美国还要好。也就是说,如果中美关税战长期保持下去,最先被拖死的绝对是美国。但在这种情况下,中方依旧愿意和发起关税战且不占优的美国进行直接对话,美国需要倍加珍惜中国没有关上谈判大门的善意,而不是利用中国的善意,继续搞它那套毫无底线的压迫讹诈和出尔反尔,否则,中国一定是会收回善意的。
中国的立场很好理解,就是听其言、观其行。现在中国为了中美合作共赢这一目标,付出实际行动,美国人也应该同样拿出善意和诚意,与中国相向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