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晋朝是一个相对存在感比较弱的朝代。



不过,晋朝的名人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比如谢安、嵇康、陶渊明、王羲之等等。

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名士,而晋朝本身就是门阀士族势力鼎盛的时期,贵族阶层的生活极其奢华,饮食自然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晋朝的贵族饮食生活是怎样的吧~

首先贵族们偏爱的就是各种山珍海味。

西晋时期,贵族们喜欢吃鹿、熊、獐等野味,特别是熊蹯(熊掌)被当做顶级珍馐。



他们还追求珍稀食材,比如“白马甜榴”,这是来自白马寺的石榴,一颗石榴的价格和一头牛相当——可知有多贵了。



一些贵族还人为地去“创造”一些珍稀美食。西晋外戚大臣王济曾经在家宴请晋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吃到一道菜觉得特别美味,问王济是怎么做的,王济这才告知他是用人乳蒸的……



据《晋书》记载,西晋开国元勋何曾每天的餐费已经高达万钱,但他还是抱怨“无下箸处”,意思是没有可以下筷的食物。



这里可以穿插一下记载何曾日常饮食的《食疏》,里面提到何曾的早餐有燕窝羹、蜜渍人参、蒸羔羊等,正餐有炙烤乳猪配花椒盐、鲟鱼脍、雉鸡汤,点心还有用西域胡桃、波斯枣制成的“缠糖”。从这些有所记载的食物可以看出何曾饮食的奢靡。



不过,他的儿子何劭更加铺张,每天餐费要两万钱,食材包括了“四方珍异”——也就是各个地方珍贵稀奇的东西。



后来东晋迁都建康,贵族们的饮食也跟着“南方化”,他们流行鱼脍(生鱼片)、蟹、鳖等水产。



此外,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也带来了很多新鲜的食物,胡椒、龙脑香等异域香料进入了贵族餐桌。



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博物志》里提到,当时流行西域葡萄酒,贵族们以外国酒精为风尚。



晋朝贵族饮食在烹饪技艺方面也是非常讲究的。贵族府邸经常豢养专业庖厨,追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比如一道“莼羹”要用太湖的莼菜嫩芽,并配以鲈鱼高汤。



还有以豪奢著称的大臣石崇家的一道“鱼羹”需要用上百条鱼熬制,最后浓缩成一小碗汤。



在名士束皙的《饼赋》里详细记载了贵族们吃的面点制作工艺,比如“髓饼”是用动物骨髓和面,烤制后香气扑鼻。



这些贵族名士们聚在一起,当然少不了各种宴会。

这些宴会中常用的都是金玉器皿。傅玄的《七谟》描述了宴会场景:“雕盘绮食,错杂其间”,可见餐具与摆盘的精致程度。



上面提到的王济宴请司马炎的宴会,就是用琉璃器作为盛器。这还不止,他还让100多名美人穿着绫罗绸缎托盘伺候。



但是和石崇比起来,王济已经算“温和”了,因为石崇的宴会才是真的“耗人”。他曾经让美人给宾客劝酒,如果宾客不喝就斩杀美人——这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他也确实因为人家不喝酒直接杀死了三个美人。



东晋的贵族们也通过宴会结党营私,比如王导、桓温等权臣以豪宴巩固势力,宴席上的铺张成为权力腐败的象征。



与贵族们相比,一些名士就显得“低调”多了。他们更倾向于把饮食与玄学结合起来,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会”,就是以“曲水流觞”的形式呈现,席间大家喝酒赋诗,饮食也成了风雅的载体。



两晋时期贵族们纵情享乐,他们为了炫富斗富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却完全看不到百姓的贫苦艰难。《晋书·惠帝纪》记载,灾荒时期,百姓饿死,晋惠帝司马衷竟然问出了“何不食肉糜”的话,可见一斑。



对于贵族们来说,奢侈饮食不仅是物质享受,更是门阀地位的象征。他们通过珍稀食材、精工烹饪和炫富宴会,构建了与庶民截然不同的身份标识。



这种风气虽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却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晋朝短暂而动荡的缩影。



以上就是晋朝贵族奢侈饮食的内容~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