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泸州市泸县太伏镇伏龙村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现场,一大早便人头攒动,来自全镇20多名水稻制种基地技术员、制种大户观摩学习水稻制种母本机插秧技术。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2台插秧机在连片水田间匀速穿梭,齿轮飞转间,嫩绿的母本秧苗整齐划一地扎根沃土。
“机械插秧需攻克育秧关与操作关,秧龄需精准控制在20-25天,配合田块平整、浅水薄泥等技术要求,再经专业机手调试取秧量,实现插秧一次成型率达95%,更关键的是精准计算父本母本移栽间隔,确保两者花期相遇误差不超过3天。”伏龙村水稻制种基地技术员钟家西介绍。
“现在正是母本秧苗移栽关键期,用机器栽秧既快又稳,不再担心错过最佳授粉期了,往年这时候要请十几个帮工,现在两三个人操作机器就能完成,效率比人工提高了不少。”伏龙村水稻制种户胡运清说。
为推动制种产业规模化发展,太伏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破原有地块、沟渠、道路之间的界限,化散为整、成方连片,变“小田”为“大田”,土地耕种条件逐渐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便于机械化作业,还能有效提高水稻制种质量。”太伏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副主任刁绪说。
“目前,伏龙村已构建起覆盖机耕、无人机植保、机械采收与烘干的全产业链机械化体系,为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加速’,实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赢。”太伏镇伏龙村党总支书记王朝刚说。
近年来,太伏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以“政策扶持+科技赋能+模式创新”为抓手,充分利用制种保险补贴、农事社会化托管服务、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政策服务,提高水稻制种户收益,增强农户种植积极性。同时,实施“企业+合作社+农户”全产业链订单生产模式,实现种源保护、基地建设、质量管控、收储加工“四统一”,推进制种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李杰、蔺云飞、陈湘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