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工坊”是由中国残联、全国妇联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残疾妇女就业增收项目。在各省级残联、妇联共同遴选推荐的基础上,中国残联、全国妇联经过初审、复核等程序,最终确定70家机构为第二批“美丽工坊”。宁夏有三家企业入选第二批“最美工坊”名单。让我们一起汲取宁夏 “美丽工坊” 奋进力量,助力更多妇女姐妹在热爱里扎根生长,携手共织温暖就业梦!
美丽工坊
“巴鸟麻编”编织致富梦
非遗传承点亮振兴路
粗糙麻丝在手中翻转,化作精致手提包、创意摆件…… 在宁夏,“巴鸟麻编”正书写着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新篇章。作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宁夏巴鸟文化有限公司“巴鸟麻编”团队自2017年扎根兴庆区移民贫困村,用千年麻编技艺打造出村民增收的“金饭碗”。
团队在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等地设立“宁夏麻编非遗工坊扶贫车间”。经过艰难的努力,建立起与移民村民“零投入、无风险、包分销”的合作模式,让零基础的残疾人、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凭借一双巧手开启就业之路。7年坚守,团队守正创新,研发出220多个品种的麻编文创产品,申请108项知识产权保护和16项国家外观专利,让传统麻编兼具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
在巴鸟麻编工坊,“非遗+公益”温暖上演。针对残疾人就业难题,公司开创“帮扶车间+培训+村(居)民+订单” 模式。截至2024年,开展麻编培训200余期,惠及10000多人次,其中为残疾人及家属开设专场6期,培训500人次,残疾妇女占比70% 。对零基础残疾人学员承诺“编织多少收购多少”,重度残疾人员工工资比普通人员高近一倍。目前,残疾人稳定就业29人,残疾妇女就业12人,带动居家灵活就业的残疾妇女50人,月计件工资300-3500元不等。
巴鸟麻编的目光不止于扶贫。在贺兰山漫葡小镇建设“麻文化活态非遗传承展示展销馆”,与知名企业合作构建麻文化创意产业链。2022年,麻编非遗工坊入选文旅部“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和国家乡村振兴局“一县一品”项目,产品屡获大奖,还入选“文化中国礼”,成为宁夏对外文化交流的名片。
一根小小的麻丝,串起文化传承的根脉、村民增收的希望,也兑现着“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暖承诺。在巴鸟麻编工坊里,机杼声与欢笑声交织,残疾姐妹们编织的不仅是非遗的未来,更是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勾勒出中国乡村崭新的奋斗图景。
内容来源:宁夏妇联发展部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夏洁
审核:马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