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识到一点,不管跟谁相处,都应该建立边界感。这条无形的边界感,能让自己成为自己,让别人成为别人。
不要让别人操纵自己,塑造自己,自己是什么样,就活出什么样,这就是成为自己。毛病和错误,可以修改;本性和真我,不要失去。
不要尝试去改变别人,尤其是成年人,你的好心好意,在别人看来往往是多管闲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固定的思维模式,让别人成为别人,不需要过多干涉,也不用说太多。聊得来,就聊几句,聊不来,就自己静静,言多必失。
不管多亲密的关系,都应该保持一点距离,在克制和随意之间平衡。
适度分享。没必要全盘托出自己的底细,也没必要深入探究别人的过去。
留出一点灰色空间,就像白圆圈和黑圆圈相交,它们之间有一个重叠的灰色区域,既互相连接,又不失去真我,白的仍然是白,黑的仍然是黑,只有相交的区域是灰色,那是交融和妥协。
人们可以隐藏心思,能量场却无法隐藏。
能量场看不见,但基本同步,如影相随。你对别人感到不满意,其实别人也不满意你;你不喜欢别人,其实对方也不喜欢你。
就像那些黑粉,他不喜欢我,你们认为,我会喜欢黑粉吗?不喜欢,是双向的。
所以,我们做事,要有镜子观照思维,量子纠缠也是镜像关系。
当我们对一个人,一件事,强烈不满,看不惯,想挑毛病的时候,先不要指责,不要发脾气,去内观,把镜像关系翻转过来,看看自己的内在,有什么隐藏的,尚未解决的心病。
借由他人,外事,外物,外界这面镜子,来反观,修正自己,是修心的最好方式。
放纵自己的脾气,最容易;而修正自己,改变自己的惯性思维,是最难的。再难,也值得去做。
容易做的事情,令人感到乏味;
有难度的事情,人们不愿意做。
修行,就是简单的事情,认真做;有难度的事情,不抗拒,也认真做,把难的做到容易为止。
每一次起心动念,每做一件事,每一次体验,脑神经都会产生回路,事情做得越多,脑神经回路就越快。大神之所以神,冠军之所以夺冠,就是通过大量的、刻苦的反复训练,把脑神经回路训练成条件反射一样快。
就算是写作的神来之笔,也是作者读了无数的书,写过无数文字的功底。灵感是激起的浪花,孕育它们的,是那片深邃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