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延庆区沈家营镇临河村的“党群连心”服务站内暖意融融。一场“爱心大集”正火热开展,医务人员为老人量血压、党员志愿者修补衣物,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党群同心的温馨图景。这方寸之间的温情,正是沈家营镇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走进西王化营村“党群连心”服务驿站,墙上的“村情地图”如同一幅“民生作战图”,红黄绿三色标注的党员户、困难户、普通户分布清晰,每户需求细化到“代购药品”“课业辅导”等具体事项。这张地图背后,是沈家营镇构建的“1+6+N”服务体系——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整合政务、医疗、教育等6类基础服务,叠加个性化项目,形成“纵向贯通镇村、横向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开展义诊、亲子课堂、亲子成长营等服务633场,党员、社工、志愿者等群体参与1216人次,累计服务群众19492人次,让党的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



沈家营镇西王化营村村情地图

同时,利用“党员亮身份”行动催生新风尚。门前悬挂的“共产党员户”铭牌,既是荣誉,更是责任。55岁的村党支部委员胡树凤,每天为村里的孩子辅导功课。她说:“党旗飘扬处,就是我们老党员的‘战场’。”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党群‘大合唱’。”沈家营镇党委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幸福清单”,通过“村民说事”议事会、微信群征集、接诉即办分析等渠道,精准锁定“一老一小”关爱、农产品滞销等痛点,将394条民意转化为具体项目。

针对独居老人“出门难”问题,镇里推出“健康时光交友”计划。党员志愿者每日上门接送老人参与广场舞、养生课堂等活动。78岁的王奶奶感慨:“以前整日闷在家,现在天天盼着来广场,结识了一群‘老姐妹’!”在农产品销售领域,镇党委搭建“一村一企”直供平台,2023年助销甘薯、草莓等120余吨,户均增收超3000元。



下花园村的“村民说事”议事会上,关于“村口路灯维修”的讨论热火朝天。村民围坐在百年榆树下,村党支部书记现场记录并承诺3日内解决。如今,镇域各村(社区)均搭建起“未诉先办”服务体系,累计化解民生难题287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志愿服务领域,“积分兑换”机制激发全民参与热情。163名村民组成的8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党员先锋队”冲锋抢险,“巾帼服务队”关爱妇幼。全镇志愿服务时长突破2.2万小时,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社工支撑”的良性循环。八里店村村民王大姐用积分兑换米面油时说:“积分不仅是‘荣誉章’,更是‘连心桥’!”



“党群连心”品牌已成为沈家营镇的“治理名片”。通过“五个一”机制,全镇构建起“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新格局。德治红黑榜、最美家庭评选等活动推动文明乡风浸润乡村,婆媳矛盾、邻里纠纷减少八成,“一家有难百家帮”蔚然成风。临河村“爱心大集”上,村民自发捐赠蔬菜、竹篮用于公益置换,诠释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治理真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