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京报的报道,5月5日,陕西安康市石泉县有垂钓者发现有人往汉江里放生蛇,垂钓者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民警到场后进行调查。6日,记者从石泉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当天有20余人参与了放生,放生活动未按要求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报备,放生的物种中有蛇、鱼等。目前,当地已对放生参与者进行批评教育,并对放生物种的来源等进行进一步调查。
(视频截图)
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放生行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希望通过放生来传递善意,然而,盲目的、非科学的放生行为,往往让放生变成了“杀生”,甚至会带来严重的、难以估量的生态风险,危及国家生态安全。
首先,盲目的、非科学的放生可能会使放生对象死亡。野生物种对生存环境都有特定的需求,若盲目放生,很可能会导致这些生物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面临死亡。在一些盲目放生的案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放生对象是豢养动物,或贩子手中买来的动物,它们往往习惯了人类的饲养和照顾,一旦被放生到野外,由于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和适应野外环境的能力,很难存活下来。
其次,盲目的、非科学的放生可能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在生物学上,外来物种是指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当其改变和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时,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其造成的危害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一旦在放生地存活,就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因污染的威胁,破坏本地固有的生物多样性;外来物种一般缺乏天敌,一旦繁衍壮大起来,就会与本地物种争夺生存空间,威胁到本土物种的生存。另外,外来物种也有可能成为本地物种的天敌,随着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本地物种走向灭绝。
最后,盲目的、非科学的放生可能会造成疾病扩散。不进行检疫的、来源不明的动物很可能会携带已知或未知的多种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一经放生,无论其存活与否,都极有可能导致其所携带的疾病等在野生动物间或水域中传播、扩散,甚至爆发与蔓延,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如果这些动物携带的是人兽共患病,还有可能会增加人类的患病风险。
(图源:pixabay,图文无关)
目前,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刑法》《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以及《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办法》等法律和部门规章,都对放生行为做出了相关要求。此外,地方性的法律法规也对放生行为进行了规范,如《广州市野生动物放生管理规定》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刑法》明确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目前,我国已经公布《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如放生列入该名录的物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负责任的放生,要以遵循科学原则和规范为前提。随意、盲目、“一放了之”的行为,不仅达不到放生的目的,反而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还可能面临相关处罚,切勿以身试法。
文章/Pierre
审核/Cherry
排版/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