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当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着歼-10CE战斗机在克什米尔上空击落第三架印度“阵风”时,远在6000公里外的开罗萨拉丁城堡军事博物馆内,埃及空军司令加瓦德中将驻足于一架未涂装的歼-35战斗机模型前,久久不愿离开。对于埃及,其实很早就有消息传出准备购买歼-35战斗机,如今这看来好事越来越近了。


埃及空军拥有228架F-16C/D战斗机,也是北非在空军力量方面的强国,但在2023年加沙危机中,让埃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五角大楼通过远程锁机系统,使埃及45%的F-16因“软件升级”停飞。这种技术钳制促使开罗重新审视其持续半个世纪的“西方依赖症”。

据《非洲防务观察》披露,埃及军方内部评估报告显示:美制装备的战场可用率已从2015年的82%暴跌至2024年的47%,而同期中国装备的完好率始终维持在91%以上。

歼-10CE在印巴空战中的惊艳表现,为埃及提供了战略转型的契机。巴基斯坦空军披露的作战数据显示:3架歼-10CE利用中国天链卫星系统,在印度电子战飞机干扰下仍保持98%的雷达开机率,其配备的霹雳-15E导弹在120公里外精确摧毁“阵风”的记录,彻底颠覆了西方武器性能神话。这种实战验证,促使埃及空军在2025年4月的《2040空中力量规划》中,将“去西方化”列为核心战略。


埃及对歼-35的青睐,本质上是五代机地缘政治的必然选择。以色列空军已列装37架F-35I,其2024年对黎巴嫩真主党的“精准斩首”行动中,隐身战机突防成功率高达92%。

面对这种代差压力,埃及曾试图通过采购法国“阵风”维持平衡,但2025年3月的联合军演暴露致命缺陷——在EL/M-2080反隐身雷达面前,“阵风”的隐身涂料如同虚设。而歼-35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和自适应蒙皮,使其在沙特进行的对比测试中,雷达反射面积(RCS)仅为F-35的1/5。


印巴空战中最具范式革命意义的,并非歼-10CE与“阵风”的胜负,而是PL-15导弹创造的“超视距猎杀”纪录。巴基斯坦公布的战场数据链信息显示:该型导弹在4次发射中实现3次命中,平均有效射程达135公里,远超印度“流星”导弹的80公里极限。更令西方震惊的是,其双脉冲发动机配合AESA雷达导引头,在末端攻击阶段仍能保持5.2马赫速度,使印度飞行员遭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即毁灭”。

埃及军方对此的认知尤为深刻。在2024年西奈半岛反恐行动中,埃及米格-29M因R-77导弹射程不足,多次错失打击窗口。PL-15的引入,将使其防空识别区向外推进200公里,配合歼-35的隐身突防能力,可对以色列F-35I形成“非对称威慑”。这种“隐身平台+超远程打击”的组合,正是中国军工提出的“第六代空战体系”雏形。


埃及的潜在采购,只是中国航空装备全球化的冰山一角。尼日利亚空军在接收3架“枭龙”Block3后,2024年在打击博科圣地行动中创下97%的任务完成率;安哥拉装备的L-15教练机,甚至反杀过南非的“鹰狮”战斗机。这些战例,正在非洲大陆引发“中国装备信任链”的裂变式传播。

  • 正如开罗大学防务研究中心主任哈立德所言:“我们购买的不仅是战斗机,更是通向航空工业文明的钥匙。”

埃及转向歼-35的决定性瞬间,发生在2025年4月的华盛顿。当美国务院以“防止技术泄露”为由,拒绝埃及提出的F-35采购请求时,五角大楼的傲慢终于踢开了最具潜力的中东市场。这种战略短视,与中国“共享技术包”的姿态形成残酷对比。

洛克希德·马丁股价在埃及官宣视察歼-35模型当日暴跌7.2%,正是市场明证中国航空装备的崛起,从成都到沈阳,从霹雳-15到歼-35,一套完整的“中国标准”空战体系已然成型。

当埃及飞行员未来在歼-35的玻璃座舱内,看到全息投影的尼罗河三角洲空情态势时,他们触摸到的,将是21世纪军事科技革命的真正脉搏。


埃及的选择,或许终将被证明是撬动旧秩序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在这张逐渐展开的新版图上,中国军工正用硬核实力的锋芒,镌刻属于东方智慧的战争哲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