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空战结束整整十天之后,《央视新闻》在17日公开表示“歼-10CE首次取得实战战果,一举击落多架战机,无一损失”,为整件事情画下圆满句号。而报道中对歼-10CE非比寻常的描述,也可见这场空战对歼-10CE,甚至是整个航空工业的影响。


▲歼-10CE的战果终于得到官方确认

报道对歼-10CE的介绍词里,除了最基础的“单座单发”、“全天候”之外,紧接着就是“体系协同”、“强电磁环境对抗”、“多目标攻击”——这正是歼-10CE在印巴空战中,表现最耀眼的三个领域。其中“体系协同”和“多目标攻击”就不用说了,没有ZDK-03和霹雳-15E的支持,歼-10CE基本不可能拿下这么辉煌的战果。电磁对抗是之前甚少提到的领域,一般只是简单认为巴基斯坦出动了电子战机,现在看起来,印度也不是一点准备没有,只不过效果不佳。


▲ZDK-03对巴基斯坦的胜利至关重要

“隐身技术改造”被提的更少,毕竟歼-10CE之前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特征。但从技术上来说,歼-10C的DSI进气道,已经遮蔽了“进气道口”这个强反射源,如果再对同样是强反射源的座舱,进行修饰,并对机体表层作隐身化处理,那么确实可以将正面RCS降低一个数量级。这种隐身水平面对真正的隐身战斗机,价值有限,但对于“阵风”这种雷达功率不高、苏-30MKI这类完全没有隐身处理的机型,就有明显优势了。这也是印度空军损失多架战斗机,却没有发现歼-10CE身影的重要原因。


▲歼-10C的进气道布局确实有隐身价值

而在空战结束多日之后,巴基斯坦空军最近又给歼-10CE,加了一架幻影-2000作为战果。考虑到巴基斯坦当天实际上单方面控制战场,ZDK-03可以精准标记对手机型,所以7号发现幻影-2000的残骸后,大家一直都以为是ZDK-03标记失误,这在其他战果被证实的情况下,属于可以接受的误差。现在来看,这架幻影-2000应该不是直接目标,要么是自身机械故障坠毁,要么就是被霹雳-15E意外捕获——在针对一个目标发射两枚霹雳-15E的情况下,总会有霹雳-15E找不到原定目标继续飞行。


▲印度在1999年就是靠着幻影-2000击败了巴基斯坦

对中航工业而言,再丰富的模拟和推演,甚至是服役后的种种测试,都不及歼-10CE在南亚上空,对印度空军“点名”。就像1982年贝卡谷地之战,验证了预警机和先进空空导弹的价值,促使美国空军在这个领域投入重注,最终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表现惊人一样。中航工业对巴基斯坦出口的空中体系,既然已经证明了价值,那么国内后面就只需要在这条路上策马狂奔就行——改变歼-10CE性能的定义并不关键,背后观念的扭转才至关重要。


▲以前对歼-10C的介绍都是突出单机性能

事实上,美国“The War Zone”网站前两天,也特意针对歼-10CE的战绩,刊载了一篇颇有水平的文章,对歼-10的发展过程,以及这次空战表现出的水平,进行了简单点评。并在文章末尾提到,“中国一直在追随西方或者俄罗斯的脚步发展,这次空战证明中国已经打造出自己的体系,不仅能压制西方体系,而且目前还没看到上限”。最重要的是,相比于昂贵的F-16、“阵风”,歼-10CE的售价要低很多,这意味着歼-10CE出口前景非常广阔,未来也将会出现更多类似南亚空战的场景。


▲“阵风”是印巴空战最大的倒霉蛋

美苏在冷战期间,为了验证自己的新技术、新装备,总是会积极支持,处于热点区域的国家(比如说中东)。国内这些年新装备问世速度很快,但缺乏实战经验多少让人有点担心。在南亚空战结束后,担心依然存在,但已经变成了敌人开始担心——歼-16、歼-15T、歼-35、歼-20、歼-50和歼-36,是真的都比歼-10C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