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Rosholt,中文名为饶世和,1907年9月8日出生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罗肖尔特。1931年来到中国北京,在当时的燕京大学进行研究工作。1932年,凭借他的一些新闻经验,他到上海,在美国人开办的一家名为《China Press》的报纸,担任特约撰稿人。在上海期间,他报道了发生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1940年末他返回美国。1943年起他再次来到中国,担任情报官兼联络官,1944年10月他来到昆明,为美国空军第 14 航空队(“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工作。抗战结束后离开。1949年春,他又一次来到中国,加入陈纳德在中国组建的民营航空公司,负责公共关系工作,直到1952年返回美国。1979年,他担任美国第14航空协会主办杂志的图片编辑。2005年2月21日去世,享年98岁。


饶世和于1948 年 7 月 4 日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纳尔逊的活动上发表演讲。

饶世和在华期间,形成了大量的历史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中国近代的历史,尤其是抗战前后上海的历史。

第一辑:

第二辑:

第三辑:

第四辑:

第五辑:

第六辑:

第七辑:

第八辑:

本次分享的这部分照片反映的是1937年8月之后日本占领苏州河以北地区,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成为孤岛后的情形。


一名乞讨的老人。



几名轿夫抬着一顶婚轿。


美国海军陆战队营地,公共租界的小沙渡路(现名为西康路)。


上海信通汽车公司外的岗哨。


一名孩童在熟食店外。


西昌路酱园弄。


大光明电影院和国际饭店。


旗帜售卖点。


水果摊。


水漫街道。



街道积水,只能蹚水而行。


在上海海关码头登上卡车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们。


上海爱德华七世大道上的电车、人力车和汽车。


乘坐人力车的乘客,车上有防风灯和寝具。



上海万国商团队员在一辆卡车上架起机枪警戒。


上海领事馆路(现名四川中路)上的人力车。


上海万国商团的装甲车。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军营附近的摊贩处买东西。


远望浦东有处起火了。近景是外滩的气象塔。



上海怡和洋行,门窗全都用沙袋堵上。


一名锡克族男子眺望黄浦江,看向浦东的火灾。


上海南京路,霍普兄弟公司店铺上飘扬着德国纳粹旗帜。


上海工部局大楼。


从高处眺望看到的华懋饭店及其他建筑。


上海电话公司,上方飘着星条旗,下面沙袋堆起,有士兵站岗。


从襄阳公园(Park Ravinel)望向远方,有起火,可能是炸弹引发的。


外滩施工现场,是要加固河岸?


上海法租界区域关闭的大门前的难民。


上海苏州河一座桥梁租界一端的工事,挂着法国国旗。


记者们和一名法租界警察架起梯子隔墙在看中日对阵。


隔着苏州河看对岸 遭炸弹损毁的工厂。


对岸的工厂已经成为废墟。


苏州河岸边建筑。


已成废墟的闸北。


家园已成焦土,在废墟中临时搭建一处避难所。


透过破损的窗户看到的炸弹爆炸现场。


被炸毁的建筑。


烟囱和被烧毁的工厂,上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