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共有16位皇帝,当你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一起看时,你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中国人非常看重姓名,古语: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还用来形容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形容为人处事光明磊落。

其实,起名字是非常考究的,以前有些声望的家族起名都有一套依据,皇家起名那就更讲究了。今天,我们拿明朝皇家起名为例来说一说。

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从朱元璋到朱由俭,如果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明太祖朱元璋对明朝及子孙后代的美好期望都藏在他后来15位皇帝的名字里。



朱元璋是明朝第一位皇帝,出身贫寒,他在家里排行老八,由此又叫“朱重八”。由于家贫,朱元璋很早就不上学了,而是到有钱人家里放牛。

后来,天灾人祸,苛捐杂税,将朱元璋家逼到了绝境。1343年,老家大旱,颗粒无收,加上瘟疫肆虐,朱元璋的亲人相继死去,他却连安葬亲人的地方都没有,棺材也买不起。

朱元璋的心极度痛苦,他只能用几件旧衣服把父母的尸体包起来,找到一个以前帮过他家的地主家的空地草草下葬。埋葬了他的父母为了生存,朱元璋在一座寺庙出家,但他在那里的生活相当艰难。

他不仅要被其他僧人欺负,还要努力做很多又重又累的工作。后来,饥荒变得太严重,寺庙无法留下来。朱元璋不得不四处游荡,四处乞讨食物,途经河南、安徽等地。一路上,他目睹了许多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开阔了视野。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普通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那些成为高官的人只想着如何贪腐扬名,不顾人民的生活,注定会导致官逼民反。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但不幸的是,生逢乱世,报国无门。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加入了当时的起义军红巾军。凭借其卓越的才智和才华,他赢得了红巾军领袖郭子兴的信任和关注。在红巾军中,有很多人貌合神离,表面上,他们似乎是团结的,但事实上,他们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分成了许多小团体。

在内部冲突中,朱元璋几次差点丧命,但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他的势力日益增强,最终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在上半生遭受了很多苦难,他确实为建立明朝付出了很多努力。看着自己终于征服的土地,他显得格外小心谨慎。朱元璋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他尤其能够理解人民的艰辛和困难。因此,他勤政治国,关心人民。朱元璋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一直想教育好他的后代,希望明朝能够长期繁荣发展。

朱元璋绞尽脑汁给子孙起名,花费了很多心思。从朱元璋开始,明朝共有16位皇帝,后世皇帝的名字尤其考究。姓“朱”是不能改的,再加上家族辈分,每辈都有一个固定的字,所以他的名字是根据辈分后面的字来起名。



朱元璋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家世。现在他已经成为皇帝,他成为明朝皇室的祖先。他认为皇室应该有面子和威望,于是考虑用五行来命名他的后代。

中国古代人非常重视出生日期和八字,并对五行如何相互影响进行了深度的研究。朱元璋在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时,巧妙地运用了五行知识。

在古代,“璋”是一种用于战争的器具,与五行中金有关。朱元璋给儿子取名朱标和朱棣,他们的名字中都有木。到孙子那一代时,他们的名字与火联系在一起。

这样一看,明朝的16位皇帝的名字都是基于五行,即金、木、水、火和土。五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明朱元璋希望明朝永远存在。从朱元璋开始,后来的皇帝是先是朱允炆,接着是朱棣,然后是朱高炽、朱瞻基,往下数还有朱祁镇、朱祁钰,接着是朱见深、朱佑樘,再来就是朱厚照、朱厚熜,后面还有朱载垕、朱翊钧,最后是朱常洛、朱由校和朱由检。



朱允炆的二叔是朱棣,朱元璋最初指定的太子是朱标。但由于朱标早逝,理论上,朱元璋剩下的25个儿子中应该有一个被选为新王储。然而,朱元璋并没有选择新的王储,而是直接任命前王储朱标的次子朱允炆为王储。最终,朱允炆登上了王位。

朱元璋当皇帝时,在外面是勇敢果断的,让人害怕。他选择他的孙子朱允炆为下一任皇帝,一方面是因为他特别喜欢这个孙子,另一方面是由于朱允炆性格善良,待人慷慨。

明朝建立后不久,就有必要休养生息,改善人民生活。朱允炆心地善良,对明代以后的发展有利。、朱棣既有能力又有雄心壮志。



朱元璋死后,朱棣夺取皇位。因此,朱允炆当皇帝时间很短。后来的皇帝在起名时遵循了一条规则,就是姓加上特定的辈分字,再加上个人的名字。像朱棣和他这一代人一样,他们的名字都有“木”字,而他们的儿子的名字有“火”字,这完全符合“木能生火,火能生金”的说法。

金、木、水、火、土的循环从未停止,它们相互制约以保持平衡。这样,子孙后代才能继续繁荣,明朝的也变得越来越繁荣。这个愿望很美好,朱元璋的想法很特别,也很有智慧。

也正因此如此,明代16位皇帝的名字蕴含着五行元素,我们从他们的名字里也能迅速知道某一个皇帝属于哪一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