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件重要的事!我要去参加中外家庭戏剧大赛。”当音乐剧《今天有件重要的事》小演员们极具感染力和表演张力的歌声在中外家庭戏剧大赛颁奖典礼上响起,现场的参赛家庭代表们纷纷回忆起各自的参赛点滴,对即将揭晓的各个奖项充满期待。
5月11日下午,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静安戏剧节——中外家庭戏剧大赛颁奖典礼在静安区文化馆静剧场举行。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燕灵,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明丽,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党总支书记、馆长吴鹏宏以及静安区文明办、上海广播电视台小荧星集团、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出席颁奖典礼,为荣获“十佳美好戏剧之家”“十佳表演戏剧之家”“十佳创意戏剧之家”“十佳默契戏剧之家”和“十佳人气戏剧之家”的参赛家庭以及“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颁奖。
“戏精”集合
演绎文化交融的精彩
颁奖典礼上,本届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的精选佳作集体亮相。其中,既有讲述外籍转校生和同学“秀”上海话的《我们都是上海人》、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小记者团的学生们将无声世界化作舞台语言的非遗戏剧作品《剪*影》,也有以家庭为核心,讲述家庭亲子关系碰撞、中外文化交融的《心愿直播间》《西摩路的春日交响》《弄堂趣语》等作品,还有畅想AI智能技术发展让老年人日常生活变得更美好舒心的《吴老师家的“机器人”》等等。
《我们都是上海人》导演之一的俞华是从小在上海长大、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中非混血儿。他说,作品中的一些剧情都源自于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当时我也是刚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同学们因为我的长相,就以为我只会说外语,不会说中文,然后就发生了不少好玩的事情。报名参赛后,我就决定以这些有趣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一个小品,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呈现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外语、普通话、上海话,上海全都有’所代表的包容、多元的城市品格。”
张鑫吟就是《我们都是上海人》中不会说英语,中文却说得很溜的“洋囡囡”。说起自己的参赛初体验,她说:“第一次站在舞台上表演,很有新鲜感。作品剧情也是自己经历过的,演起来很放松。”张鑫吟还表示,第一次参赛,不仅体会到戏剧表演的乐趣,还体会到团结的力量,“一开始排练,觉得表演很难。后来和大家一起坚持排练,慢慢地就觉得一点都不困难了。”
记者了解到,本届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以赛为媒,共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里等国家的超千组中外家庭踊跃参与。参赛作品在创意构思、表演技巧、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明显提升,体现出戏剧艺术跨越不同文化背景、促进中外文化交融的强大力量和情感温度。
“戏”聚人气
点亮更美好的生活
举办多场“Hi戏剧”体验活动,吸引市民从声、台、形、表等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戏剧;百强家庭中的优秀作品代表加入为期三天的戏剧体验营,借助专业师资力量,深入打磨和提升作品;参赛家庭探班静安戏剧节《告别式》剧组,在后台参观、与剧组交流等互动体验环节中学习戏剧知识,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与富士instax博物馆联合推出“戏剧照相馆”,馆内的复古戏剧场景和各种手工制作体验活动,“打卡”人群络绎不绝......
一系列精彩有趣的活动让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不仅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戏剧赛事,更化身成为一段充满奇趣和美好的沉浸式戏剧之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进来,甚至“来了就不想走”。
柯晨俊和女儿是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举办至今,每年都不落下的“元老级”选手。柯晨俊说,每年坚持报名参赛,不仅仅是因为热爱表演,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戏剧给孩子成长和亲子关系带来的改变,“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交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每一年的比赛历练,都有看得见的提高。这让我感觉很开心、很欣慰,也愿意一直陪孩子走下去。”
“一家人,一台戏”是中外家庭戏剧大赛举办至今始终不变的主题。六年来,大赛以“社会大美育”为牵引,吸引近万个家庭踊跃参与,共同创作与表演戏剧作品,共同点亮专属“一家人”的戏剧荣誉,共同传递家庭温暖与亲情力量。正如一位参赛选手所说:“最享受的就是和家人一起排练、一起上台PK的过程,这是属于全家人的最美好的集体记忆。”
记者:邢蓓琳
视频:崔伟峰
编辑:徐悦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