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至17日,是2025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协同推进城市节水”。
5月11日上午,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沙坪坝区人民政府、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水务环境集团联合主办,重庆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沙坪坝区城市管理局、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水务集团承办的重庆市2025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暨首届大学生城市节水创新设计大赛颁奖活动,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公园举行。
活动现场,重庆首届大学生城市节水创新设计大赛成果、全市首批城市节水典型案例隆重揭晓,全国城市节水卡通形象“节水小胖哥”与重庆城市节水“代言人”渝可、渝爱首次同台,携手营造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氛围,推动城市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AI赋能
探索山城特色节水型城市建设新路径
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和国家节水行动,紧扣“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以机制创新破题,以全域宣传造势,以载体建设强基,走出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节水型城市建设新路径。
其中,在构建节水治理体系上,重庆构建起非居用水大户动态数据库,运用AI算法开展用水行为画像,实现超计划用水智能预警。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管网三维模型,实时监测运行负荷,预判90%以上漏损风险。开发节水管理AI模型,建立分级评价标准,为精准施策提供决策支撑。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昌良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昌良表示,奋进新征程,节水标准更严、要求更高,要加强多跨协同,共筑节水发展“大格局”;深化多元共治,引领全民节水“新风尚”;强化技术赋能,激活创新驱动“强引擎”。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节水护水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精心打造节水城市建设的“巴渝样本”,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节水力量”。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钟文表示,城市节水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本次宣传周活动和大赛,能够引导更多的人关注城市节水问题,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节水工作格局。
汇聚青春
城市节水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发布
推动城市节水事业,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活水”。
当天,重庆市首届大学生城市节水创新设计大赛获奖名单揭晓。大赛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市各大高校的青年学子踊跃参与,围绕创意发明、数字媒体两大类别展开激烈角逐。
活动旨在通过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全市广大学生群体参与节水型城市建设,营造全社会爱水知水、惜水节水、享水乐水的科学氛围,提高公众对城市节水的科学认识。
最终,大赛评审组从进入复赛的58组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11项。
活动现场,荣获创意发明类和数字媒体类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代表上台领奖。获得创意发明类一等奖的学生代表邓来田表示,这次比赛不仅让大家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认识到节水创新的重要性。
树立典范
重庆第一批城市节水典型案例发布
近年来,重庆各行各业积极践行节水行动,持续提升全社会节水意识和用水效率,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做法。工业类、机关单位类、学校类等类别的21个案例获评重庆市第一批城市节水典型案例。
其中,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警察学院在重庆市高校中率先建成地下管网数字孪生可视系统,三维立体呈现学院地下管网相关信息,使地下供水管网维护管理更直观、形象,此外,对学院行政楼后山的雨水和行政楼空调冷凝水进行收集,通过循环水泵用于学院清雅湖,作为景观湖的补水。
北碚水厂通过对DMA分区计量监测设备的布置,科学指导开展管网漏损控制作业,实现精准控漏,提高漏损控制效率。项目实施至今,已累计发现及处理管道隐患26处,避免漏失水量约273万吨。
“顶流”同台
“节水小胖哥”携手“渝可渝爱”宣传节水
去年8月,以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制作的节水卡通形象“节水小胖哥”为原型,由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策划、重庆市城市供节水事务中心出品的重庆城市节水科普动画——《小胖哥节水养成记》火爆全网。动画累计播放量突破9000万次,成为全国节水宣传的标杆案例,也让“节水小胖哥”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当天,“节水小胖哥”卡通形象也来到活动现场,与重庆城市节水“代言人”渝可、渝爱首次同台互动,共同呼吁市民关注城市节水。三位节水“顶流”卡通形象以活泼可爱的造型,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合影。在现场,大家积极参与节水互动游戏,气氛热烈。
活动现场还特别打造了一条“节水灯谜长廊”,将传统灯谜文化与现代节水知识巧妙结合,让市民们在猜谜过程中,学习到实用的节水小窍门,增强节水意识。成功猜中谜底的市民,还能获得“渝可”“渝爱”节水文创礼品。
近年来,重庆不断创新城市节水宣传形式,通过卡通IP、互动活动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节水知识更接地气、更具传播力。
未来,重庆将继续深化节水文化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风尚。
上游新闻记者 刘波 王梓涵 钱也 摄影 甘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