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2024年全球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的平均值高出1.55°C。过去十年(20152024年),每一年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中的一个年份。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2024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大会达成了““巴库气候团结契约””一揽子平衡成果。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各行各业、国计民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提出了公平合理、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2015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并率先批准《巴黎协定》;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重申,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个涉及科学、政治、技术、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命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完善全球合作和国际制度等方面工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气候变化科学进步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全球对于气候变化的认识和基于科学的解决方案有着迫切需求。“气候变化科学丛书”应运而生。丛书共包含十六册,每册聚焦气候变化科学的不同维度,涵盖从古气候到当前观测再到未来预估,从大气圈到水圈再到生物圈,从全球到区域再到国家,从气候变化影响到检测归因再到科学应对,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气候变化科学框架。

本丛书的编纂汇聚了一批学术成就卓越、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他们亲自执笔,针对各册不同主题方向贡献权威科学认知和最新科学发现,促进跨学科对话,并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相信本丛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促进气候变化科学的发展,助力“双碳”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希望这些知识能够激发气候行动,形成全社会发出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良好氛围!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气候变化科学丛书”总主编

2024年12 月

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

巢清尘, 高云, 陈文颖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学辅导书系列)

(气候变化科学丛书)

ISBN 978-7-03-081364-0

责任编辑:董 墨 赵 晶

《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是“气候变化科学丛书”出版的第一部,从气候变化问题及其性质、影响与风险,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体系和行动进程,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全球和主要国家碳排放趋势和碳中和政策,碳中和目标下主要国家能源转型路径,未来展望等方面对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同时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政策方案,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的完整画卷。

气候变化:

全球性挑战与科学认知

气候变化并非遥不可及的未来威胁,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书中首先深入探讨了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到温室气体排放的成因,从气候变暖的物理机制到碳排放空间的科学内涵,为读者揭示了气候变化背后的科学真相。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显著上升,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已被大量科学研究证实。书中引用了IPCC的权威评估报告,强调了气候变化的严峻性与紧迫性,指出全球气温上升已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受损等一系列问题,而碳中和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路径。


▲ 当前气候变化现状

全球气候治理:

从框架构建到行动进程

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书中详细回顾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构架,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建立到《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的达成,展现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不断探索与进步的历程。《公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各国在气候治理中的责任分配提供了基础框架;而《京都议定书》则首次为发达国家设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目标,开启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先河。尽管《京都议定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它为后续的气候治理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巴黎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模式,充分调动了各国的积极性,为实现全球温控目标奠定了基础。

书中还深入分析了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进程,包括国际气候谈判的历程、主要谈判议题以及各方的博弈与合作。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到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国际社会在减排、适应、资金支持等关键议题上不断寻求共识与突破。书中指出,尽管各国在气候治理目标上存在分歧,但通过持续的对话与协商,国际社会逐步形成了以《巴黎协定》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为各国采取行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 公约条约和机制(IPCC,2014)

碳中和:

全球行动与国家路径

碳中和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路径和手段,已成为全球共识。书中深入探讨了碳中和的国际背景、科学内涵以及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科学问题。碳中和不仅是一个环境目标,更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技术等多领域的系统性变革。书中指出,实现碳中和需要全球各国在能源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和行动方案,展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与行动力。

书中特别关注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转型路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美国在拜登政府的推动下,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提出了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计划通过加速能源转型、推动交通电气化等措施实现碳中和。欧盟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先行者,制定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雄心勃勃目标,并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推动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深度减排。日本也提出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计划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氢能等技术实现能源转型。这些主要经济体的行动不仅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 区域温室气体排放,以及1850~2019 年基于生产的CO₂ 累计总排放量的区域比例。数据来源:IPCC AR6 WGIII Figure SPM.2

全球合作:

共创美好未来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中,国际合作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书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巴黎协定》的生效为全球气候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各国通过国家自主贡献(NDC)机制,共同推动全球减排行动。书中还探讨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与挑战,指出尽管国际社会在气候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资金支持不足、技术转移障碍、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薄弱等。为克服这些挑战,书中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促进各国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书中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倡议,为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与各国的广泛合作,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

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一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的丰富知识与实践经验,更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面前,人类社会必须团结一心,共同应对。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我们有望实现碳中和目标,迈向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这本书不仅是气候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者的重要参考,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的窗口,激发我们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同时也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

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挑战是切实存在、极为严峻且影响深远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将是一场广泛且影响深远的经济社会系统大变革,必然会引发人类社会发展范式的全面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我们已经处于这一难以逆转的历史进程中。

本文摘编自《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巢清尘, 高云, 陈文颖主编.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5. 3)一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学辅导书系列)

(气候变化科学丛书)

ISBN 978-7-03-081364-0

责任编辑:董 墨 赵 晶

本书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和综合报告有关结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进程发展,从气候变化问题切入,介绍了全球气候治理制度体系发展、行动进程,阐述了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关系及其背景,进一步分析了全球碳排放趋势,以及各国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和能源转型路径,最后从全球合作视角阐释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本书可作为气候变化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辅导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和对气候变化感兴趣的读者研究参考。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