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说的非常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意思就是听到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只有亲眼看到才能算数。
其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你眼睛看到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还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制作出来的。
言归正传,近几天来,行人保持安全距离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
原因是山东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在青岛电视台上的一起普法案件,被网友称为行人相撞案。
简单的叙述一下,一位老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突然转身,然后和后面的行人相撞,老人倒地受伤。
再后来,老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行人赔偿18万8的医疗费用,法院调取视频后认为,老人负主要责任,行人没有保持安全距离,负次要责任。
在这起普法案件当中,法官首次使用了一个新词语,那就是行人要保持安全距离,就像驾驶机动车上路一样。
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行人赔偿了7万,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把山东青岛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这是继山东青岛大虾,青岛路虎女之后,对青岛影响最大的事件没有之一,所有人都认为,行人太冤了。
很多律师和主流媒体也纷纷发声,如果按照法官说的那样,行人就是完全没有责任的。
一时之间,这件事情在全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025年5月10日,山东青岛李沧区人民法院公布了这起案件的视频。
视频画面曝光后,这起行人相撞案件就出现了惊天的大反转,原来行人并不是无辜的,赔偿7万1点都不冤。
从网传的视频画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当时老人在路上正常行走的时候,确实是接到一个电话突然停到了路中间。
但是此时,后面的那位行人距离老人还有一段的距离,但是这位行人行色匆匆,而且还不停的东张西望,不知道是否在找人。
正是由于分神,这名行人并没有注意到停在前面的老人,所以侧着身子就撞到了老人身上,当场就把老人给撞倒了。
在这里必须强调1点的是,老人已经站在这里了,并不是像法官在普法节目上所说的突然转身,与后面的行人相撞。
所以这起事件也不能怪网友们误会,是因为法官的表述有问题,正确的来说,老人停下来站在路上,后面的行人疏于观察,直接撞倒了老人。
相信看过视频的人都知道,这起行人相撞事件,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行人负全部责任,因为老人才是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所以老人事后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赔偿18万8的医疗费用,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作为一名行人,走路不看路,撞到了别人,难道不应该负责任吗?当然了,出现误会,还是因为舆论的表述有问题?
就这一点,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也已经道歉了,正是因为那位法官在做普法宣传的时候,表述不当,才引发了这么大的误会。
如今,这件事情也已经真相大白了,老人才是那位真正的受害者,所以,在法官的调解下,行人才赔偿了7万,其实这7万赔的1点都不冤。
当然了,通过这件事情也给所有人都提了一个醒,说话的时候也需要慎重,尤其是这种普法类的宣传节目,更需要慎之又慎,否则很容易出现误会。
实事求是的说,这件事情给青岛这个国际旅游城市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今真相大白,也希望大家不要再误会青岛了。
好客山东欢迎您,欢迎大家来青岛旅游,相信青岛绝对不会让游客们失望,对于这件事情,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