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建构”被一些人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分析人员借此结构化未知事物,以理解如何在其中有效行动;在军事语境中,它是一种“将相关数据有意义地转化为可用信息的过程”。对于美国空军部(DAF)而言,意义建构的结构包括收集、组织并转化数据,形成对作战环境的知识,以在特定任务中为全军提供近实时的态势感知以及规划与决策支持。意义建构包括对回答基本分析问题的数据进行综合:谁、什么、何时、何地。这包括在作战环境中对行动体进行正面识别、地理定位与跟踪;将单一情报领域的采集处理、关联、融合为多情报领域图景;以及支持以时间为主导的分析。实际上,意义建构的底层却是价值建构。
一、从哲学角度
1、价值观念对意义的引导作用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事物重要性、优先性等的判断标准。在意义建构过程中,价值观念起着基础性的引导作用,如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幸福”的价值观念不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自我实现被视为重要的价值,幸福的意义可能与追求个人的事业成功、享受生活等紧密相关。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家庭的和谐、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念占主导,幸福的意义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人们在构建“幸福”这一概念的意义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赋予内涵。
2、价值建构为意义建构提供参照系
价值建构就像一个坐标系,意义建构在这个坐标系中进行定位。以艺术作品的意义建构为例,艺术作品的意义并非是孤立存在的。当观众欣赏一幅画时,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的价值观念会影响其对画作意义的理解。如果一个社会重视写实主义的价值,那么一幅写实风格的画作可能会被赋予高度的审美意义,如对细节的精准描绘被认为是对艺术价值的体现。而如果社会更倾向于抽象主义的价值观念,那么抽象画作的意义就会被更多地挖掘,如色彩和形状组合所传达的情感和观念等。价值建构在这里为艺术意义的建构提供了评判和理解的参照框架。
3、价值建构的稳定性与意义建构的动态性关系
价值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稳定的,它为意义建构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底层基础。例如,在一个社会中,诚实的价值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价值观念使得人们在建构“诚信”相关的意义时有比较一致的标准。然而,意义建构是动态的,会随着时代、情境等因素而变化。在商业领域,诚信的意义在传统商业环境中可能主要体现在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方面。而在现代电子商务环境下,诚信的意义又增加了网络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等新的维度。价值建构的稳定性保证了意义建构不会偏离核心价值方向,而意义建构的动态性又使价值观念能够适应新的情况,不断丰富和拓展。
二、从心理学角度
1、个体价值观与意义建构的心理机制
个体的价值观是其心理结构中的重要部分。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价值观的形成往往先于复杂的意义建构。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渐形成对“善良”这一价值观念的认同。这种价值观会影响他在后续的生活中对各种情境的意义建构。当看到别人帮助老人过马路时,他因为内心对善良的价值认同,会将这一行为建构为有意义的善举,这种意义建构过程是基于其价值建构的心理基础。而且,个体的价值观会影响其注意力分配和信息加工过程。如果一个人重视健康的价值,他在阅读新闻时,会更容易关注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并且会将这些信息的意义与自己的健康价值观念相联系,如将一篇关于健康饮食的文章的意义建构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有益指导。
2、价值建构与自我意义建构的关联
自我意义建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价值建构是自我意义建构的核心内容。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他如何看待自己的存在意义。对于一个将追求知识作为核心价值的人,他的自我意义可能会围绕着学术成就、知识传播等方面展开。他会在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不断建构意义,如将攻克一个学术难题的意义建构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知识领域的拓展。而那些将家庭作为重要价值的人,会将自我意义与家庭角色紧密联系,如将照顾家人、维护家庭和谐的意义建构为自己的人生价值所在。价值建构在这里为个体的自我意义建构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三、从社会学角度
1、社会价值体系对群体意义建构的影响
社会价值体系是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集合。它对群体的意义建构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在一个以集体主义价值为主的社会中,群体的意义建构会倾向于强调集体利益。在企业组织中,员工对于企业目标的意义建构会受到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他们会将企业的成功看作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将个人的工作意义与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联系起来。而社会价值体系中的公平价值观念会影响人们对社会事件意义的建构。当一个社会事件发生时,如资源分配事件,人们会根据公平的价值观念来判断这一事件的意义,如果分配过程符合公平原则,人们会将其意义建构为合理的社会行为;反之,如果不符合,就会被建构为有问题的社会现象。
2、价值建构与社会意义建构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社会的价值建构是社会意义建构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的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文化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承给下一代。一个社会重视教育的价值观念,这种观念会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渠道传递给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会逐渐建构起对知识、学习等相关的意义。同时,社会价值建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从而推动社会意义建构的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创新的价值越来越重视,这种新的价值观念促使人们在社会意义建构中更加关注科技产品、新商业模式等的意义,如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意义建构为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