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解体是20世纪最震撼的事件之一,曾经的超级大国在1991年轰然倒塌,原因复杂得让人头晕。从经济停滞到政治腐败,再到民族矛盾和意识形态的崩盘,苏联的崩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中国似乎也嗅到了类似的“暗流涌动”。从教科书插图的争议到网络上对外国生活的吹捧,再到外资企业的文化渗透,这些事看着零散,但连起来想想,确实有点细思极恐。



苏联的解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问题攒了一堆,最后被内外夹击给弄垮了。咱们得从几个大方面来拆解。

苏联的经济从70年代末开始就走下坡路。工业老旧,技术跟不上,工厂里机器吱吱作响,却产不出啥像样的东西。农业也好不到哪去,粮食不够吃,堂堂社会主义大国居然得从美国进口小麦,脸都丢尽了。更别提阿富汗战争了,打了十年,钱烧光了,国内老百姓连面包都买不起。这种经济困境让普通人彻底失望,日子过不下去,谁还信政府那套?



政治上的问题更要命。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搞了个“公开性”和“重构”,想救苏联一把。结果呢?公开性让大家知道了政府有多烂,腐败、低效全暴露出来,老百姓的火气一下就起来了。重构呢,又把中央的权力分散了,地方企业乱成一团,经济更崩了。政府说话没人听,抗议活动到处都是,最后连控制都控制不住。



苏联是个多民族国家,俄罗斯人占大头,但其他民族也不少,像乌克兰人、波罗的海三国的人,都憋着一口气。到了80年代末,民族主义爆发了。波罗的海三国最先闹,1989年搞了个“波罗的海之路”,几十万人手拉手喊独立。乌克兰、白俄罗斯也跟着动,到1991年,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散了大半,红旗降下来,啥都完了。



苏联靠共产主义撑着,但到最后,这套意识形态没人信了。国内经济那么差,生活那么苦,谁还觉得共产主义能救命?国外呢,西方用文化渗透、宣传攻势,把苏联的信仰一点点挖空。年轻人开始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觉得那边自由又富裕,苏联的宣传完全顶不住。



苏联的垮台告诉咱们一个道理:内部有问题,再让外部势力插一脚,那就彻底玩完。经济不行,政治乱套,民族分裂,再加上西方推波助澜,苏联就这么没了。这对中国来说是个大警钟,内部团结和外部警惕,缺一不可。

苏联的教训摆在那,中国也不是完全没风险。最近几年,有些事看着蹊跷,细想还真有点像苏联当年的套路。教育、网络、经济,这几个领域尤其得注意。



2022年5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事闹得沸沸扬扬。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本用了那么多年,突然就被家长发现问题。插图里小孩画得奇奇怪怪,小眼睛、大额头,表情呆呆的,跟正常孩子完全不像。更离谱的是,有些画面看着不舒服,比如男孩裤子鼓鼓的,像有性暗示;还有操场上男孩拉女孩裙子,内裤都露出来了。这些图一传到网上,家长炸了锅,觉得这不是教育,是害人。



更让人起疑的是,有些插图背景里有类似美国国旗的图案,衣服上还有西方文化的影子。网友放大截图,觉得这不简单,怀疑有人想通过教材搞渗透。微博上话题热度蹭蹭上涨,浏览量破20亿,大家都在问:这教材到底谁设计的?教育部第二天就说要查,结果查出来插图设计漏洞百出。设计团队里有人跟日本留学沾边,还有人被扒出家族背景不干净。虽然没证据证明是故意搞乱,但这事已经让大家警惕了。

到8月,教育部公布结果,27个相关官员被处理,出版社得重新弄教材。这事暴露了教材审核的松懈,也让大家开始担心教育会不会被外面的势力钻空子。苏联当年就是文化渗透一步步垮的,中国可不能重蹈覆辙。



网络上也有隐患。现在抖音、微博上,吹捧外国生活的视频和文章越来越多。什么欧美的街头多干净,房子多大,生活多自由,配上好听的音乐,看着就让人心动。年轻人刷着刷着就觉得国内这不好那不好,评论区全是抱怨。更有一些文章,把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得天花乱坠,暗戳戳地暗示中国不行。这种东西看着是生活分享,其实是在洗脑。2022年有调查说,60%以上的青少年觉得国外更自由,这数字一出,教育部门都坐不住了。



外资企业也带来麻烦。他们进来不光带钱和技术,还有文化。招聘时要求“国际化视野”,得会英语,最好有留学背景,弄得本地学生觉得自己土得掉渣。还有企业推西方节日,圣诞节、万圣节搞得热热闹闹,商场里全是彩灯和南瓜,年轻人抢着拍照。本土文化呢?反倒被挤到一边。这种文化输出看着无害,其实是在削弱咱们的认同感,跟苏联当年被渗透的情况有点像。

这些事单独看不咋样,但放在一起,就感觉有股暗流在涌动。苏联当年就是这么一步步被瓦解的,中国得小心了。



面对这些威胁,中国没坐着等,政府动作很快,从教育到网络到经济,都有招。



教材插图的事一出,教育部马上动手。2022年6月定了新规,教材得严格审核,确保跟社会主义价值观一致。全国查教材,小学到大学一本不落,发现问题就改。上海有小学换了新课本,封面是大红旗,里面全是讲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还加了爱国课程,让学生知道国家是怎么崛起的。国际学校也被管严了,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得交课程计划,西方内容得审批。外资办学也得跟中方合作,中方说了算。这么一来,外来影响被挡住了,本土教育更有底气。



网络上的事,网信办和教育部一起管。2022年下半年开始扫“不良内容”,深圳的监控中心盯着视频平台,把吹外国贬中国的帖子全清理掉。一些博主被约谈,账号封几天,2023年初说清了10万多条帖子。学校也教学生怎么看网络信息,杭州有中学让学生写作业,分析谣言咋回事。这么管下来,网络风气好多了。



经济上,商务部也出手。外企活动不能损害文化安全,2022年上海有个圣诞活动被叫停,就是因为太西化了。政府还推本土文化,春节搞灯会、庙会,商场全是红灯笼,年轻人照样爱玩。孔子学院也在国外开花,非洲、东南亚的中文课越来越火。留学生也被鼓励出去,但得爱国,伦敦的中国学生搞活动,讲中国发展,挺有影响力。这些招让本土文化站稳了脚跟。

这些应对不是随便弄的,是有计划的。教育管思想,网络管舆论,经济管文化,环环相扣。效果也有了,2022年后,大家对国家安全的关注高了30%,新教材也更受欢迎。但也有难题,网络管多了有人喊限制自由,外资管严了合作可能受影响。这平衡不好找,得慢慢摸索。



苏联的教训太惨痛,内部乱了外部再推一把,就完了。中国现在这些事看着小,但不能掉以轻心。教材、网络、外资,这都是暗流,苏联当年没防住,咱们得防。政府这几年干得不错,教育抓紧了,网络清干净了,文化也保住了。可未来还不好说,全球化这么猛,文化渗透只会更隐蔽。怎么在开放和安全间找平衡,怎么保护自己又不闭关锁国,这是个大考验。苏联的历史摆在那,中国得走自己的路,别让历史重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