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兵纷女声”

读完《小家烛火耀兵团——军垦家风故事》中刘蔚老师的事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刘蔚老师的人生选择与教育坚守,不仅是军垦精神的生动诠释,更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与精神境界。作为一名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拥有教学经历的师范生,从刘蔚老师的故事中,我深刻感悟到精神传承、教育担当与时代使命的深刻内涵。

三代传承:以血脉为纽带,铸就精神丰碑

刘蔚老师出身三代革命家庭,祖辈垦荒戍边的峥嵘岁月,将“报效祖国”的信念深植家族基因。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在刘蔚老师放弃内地高校优厚待遇、毅然投身兵团教育事业的抉择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这种看似“逆行”的选择,实则是对军垦精神最深刻的传承——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这份跨越代际的精神接力,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信仰坚守,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三尺讲台:以赤诚为底色,诠释教育真谛

在教育岗位上,刘蔚老师用行动践行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她用真诚与专业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打破师生间的传统隔阂,成为学生信赖的心灵导师。这些经历启示我,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需要教育者以真心换真心。回想自己过往的教学实践,虽也收获过学生的信任与喜爱,但与刘蔚老师相比,仍有诸多不足。未来,我将以她为榜样,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情感联结,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困惑,不仅传授知识,更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

时代使命:以坚守为力量,谱写育人新篇

从老一辈军垦战士在荒漠中开垦绿洲,到刘蔚老师在讲台上播种希望,军垦精神始终是支撑兵团人砥砺前行的精神脊梁。刘蔚老师主动承担学校宣传工作,创新教育传播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搭建家校社共育桥梁,展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思维。这让我明白,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事业需要与时俱进的勇气和主动作为的担当,我们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主动拥抱变化,以创新思维探索教育的更多可能。


站在教育事业的起点,我将从前辈手中接过精神火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以赤诚之心对待教育,以创新之力推动发展,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篇章,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学生的未来。(文萍)

本文来源:三师妇联

编辑/徐彤彤 责编/王萌 张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