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时代新风 家国同梦”家风宣讲暨“邮票里的家与国”特展在位于新都区的天府家风馆启幕。活动由四川省纪委监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纪委监委宣传部主办,新都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中国邮政四川分公司联合承办,通过家风文化研讨、家风故事分享、1000余张邮票特展,展示邮票里的家国情怀,探索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路径。



“明朝时期四川状元、新都人杨升庵,能成为一代大儒,凭的不仅是一颗文学匠心,还有一门好家风。”现场,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省社科院重点学科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谭继和,结合杨升庵家风,分享“家国同构”的理念。

西南民族大学中国文学教授、巴蜀文化研究专家祁和晖则从文学视角,特别说到从新都清流走出的作家艾芜,“他的家族家风使他用脚步去丈量大地,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活动现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苏东来教授带来了他珍藏多年的“家风秘籍”——斑驳的《苏氏族谱》、贴满邮票的家书,还有20年前他写给父母的第一封信。“邮票就像一扇小小的窗口,可以窥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苏教授说。20年来,他收集了4万多封家书,从明清时期的族谱信件,到抗战时期的家国情怀,每一封都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故事,每一枚邮票背后,都是一段等待被挖掘的历史记忆。



从今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邮票里的家与国”特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沉思。特展共展出1000余枚邮品,包括1840年5月6日,英国邮政总局正式印发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78年8月15日,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的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展览以时间为脉络,分为“忠厚传家久”“热血许家国”“壮志沃家邦”“万家中国梦”四个篇章,勾勒出一幅别样的家风家教图景。据悉,该特展将持续至2026年4月30日。

同时,全国首个家风主题邮局——熊猫家风邮局也正式在天府家风馆内设立,提供书信投递、文创消费、文化体验等多元服务,与邮票特展形成联动。



活动现场,天府家风馆4支志愿者服务队接过聘书,成为新时代家风的“播种者”。“香城家风源远流长,我们希望传承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当代高质量发展中焕发新的光彩。”新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罗岚 王玉萍 杨都 记者 陈泳 摄影 陈泳 编辑 曾雪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