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近现代史上,“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
1839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实行均一邮资制的1便士邮资法和预付邮资制度。同时,公开征求对邮资凭证已付(即邮票)的意见和设计图稿,结果收到2500多条的反馈和图稿中,没有一条是令大部分议员满意的。
一时间难坏了所有人,包括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这个时候,邮票之父——罗兰·希尔爵士登场了,他综合了一些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进一步设计更改,与设计师,雕塑家等有关人员一起共同努力终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
更重要的是,“便士邮政法”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要革命,不过最终却得到了女王和议会的一致同意。作为维多利亚女王则同意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将自己15岁时的侧面肖像,作为黑便士的图案。
【罗兰·希尔爵士不仅与黑便士邮票联系在一起,更成为邮票之父】
希尔爵士以及其他人员之所以坚持用这个图案,是因为邮票、邮资以及邮政法的重大改革,不仅代表了国家的权威性,也体现了国家发行有价票券的严肃性。
英国便在1840年5月6日正式发行和推广使用“黑便士”邮票,邮票的面值用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制,邮票的外观看起来确实很黑,所以才叫“黑便士”邮票。
19世纪的1便士很少吗?这可不一定。
在当时英国的货币体系中,1英镑相当于20先令、1先令相当于12便士——即1英镑等于240便士,而19世纪下半叶,1英镑的含金量大约为7.3克;1便士在当时可以购买大约3公斤左右的小麦。
“黑便士”邮票最近一次露面,已经是2024年2月2日了。
在当时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会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封使用邮票寄出的信件被拍卖,这封信所使用的邮票就是英国“黑便士”邮票。
我们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枚(套)邮票,诞生得也不算晚。
1878年7月,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诞生了,不过这套邮票发行地并不是清朝的国家邮局,而是上海海关造册处;并不是中国人提议和完成的,而是一个外国人推动了这些事。
出生于1835年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于1858年3月奉命来到广州,在英国驻广州领事馆内任二等副翻译——这个年轻人非常擅于交际,而且对清朝的各级官员极为彬彬有礼,很快得到了清朝一些大员的好感。
【中年时期的罗伯特·赫德】
1859年,在时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劳崇光的邀请下,赫德辞去英国领事馆的工作(这时还没有辞去职务),担任清朝广州粤海关副总税务司,这时还是有试用期的。
几个月后,赫德干得顺手、劳崇光也非常满意,所以赫德索性辞去英国领事馆的职务,改换门庭直接到清朝海关正式打卡上班了。
赫德不仅业务能力出众,而且理财能力也很了得,很快把海关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所以从1861年起就担任代理上海海关总税务司职务,仅过了两年即1863年11月,清朝总理衙门宣布任命28岁的赫德为清朝的总税务司。
【罗伯特·赫德喜欢站着办公,据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这时的赫德不仅工作能力不错,而且重点是越来越熟悉和适应了清朝官场,不得不让人佩服这个年轻人学习能力极强、手腕极其圆滑——1864年赫德因祸得福,得到了清朝的嘉奖和晋升,领按察使官衔,成为清朝的正三品大员。
随后的几年,赫德根据自己的学习和观察,建立了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海关管理制度,让清朝的海关成为贪腐盛行中的一抹廉洁的亮色(相对而言),而且为清朝挣了很多钱。
【不远处的西式建筑就是清朝时的上海海关】
1861年时,清朝海关税收约为496万两,在赫德的打理下,到了1887年海关税收达到2000万两,占清廷财政收入的24.35%——由外国人管理的关税,居然成了清朝最稳定、最可靠、最巨大的财源,赫德也成了清朝正直的“财神爷”。
赫德可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他并不拘泥于自己海关的一亩三分地,早在1865年10月17日,他就向清朝总理衙门递交了自己撰写的《局外旁观论》,其中就有废除驿站、兴办邮局等建议,只不过当时没有引起重视。
【清朝时的总理衙门】
到了1878年7月下旬,清朝才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其中上海海关造册处于当年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的邮票。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
一分银,是绿色的,寄印刷品邮资
三分银,是红色的,寄普通信函邮资
五分银,是桔黄色的,寄挂号邮资
于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套邮票就这样诞生了。
邮票上“大清邮政局”五个字十分醒目(其实此时清朝的邮政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人们习惯于称它们为“海关大龙”或者“大龙邮票”——不过,当时到底发行了多少套大龙邮票,却是一个不解之谜。
按照一些专家的推断,当时大龙邮票发行量大致为20-21万套。但又有一些专家说数量不对,因为同样是一套大龙邮票,还分为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等等。
总之,不同种类、不同版本也会影响它们的收藏价值,比如集邮热潮的末期、2008年在嘉士德春季拍卖会中,品相在中上等、一套三枚完整的大龙邮票,最终以5376万元港币成交。
至于清朝的国家邮局,可不是跟邮票一同诞生的,还要晚上10多年。
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总理衙门奏折,在全国正式开办大清邮政,并委任赫德为总邮政司。到了1899年5月8日,全国邮政按海关管辖区域划分为35个邮界,各邮界设立邮政总局。
到此,我国近现代史上比较完整的邮政体系才算建立起来,而且是在海关的大力协助下才得以完成,这的确是一段有意思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