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霍山,青山如黛,斛花飘香。5月9日,“寻美六安 我为和美乡村代言 —— 打卡霍山米斛花节” 活动启幕,20 位新媒体人、网络大 V 化身 “传播使者”,在山水画卷中探寻 “中华仙草” 的传奇,以镜头和笔触为六安道地药材文化与和美乡村建设聚力发声。


霍山独特环境孕育珍稀石斛

清晨,寻美团首站抵达九仙尊米斛养生谷。踏入谷中,清泉绕石、苔藓覆岩的原生态景象扑面而来,数万亩霍山米斛或攀附石壁,或扎根碎石缝隙,淡黄色花穗摇曳生姿,连成一片令人惊叹的 “石上花海”。



“这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迹!” 网络大 V “Lan 缇姐” 举着相机,不断调整角度拍摄,“镜头里每一株米斛都像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其他新媒体人也纷纷操作无人机、举起手机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家热烈讨论着,要用特写镜头捕捉米斛晶莹剔透的茎秆纹理,用全景展现花海与石林相映成趣的壮美。



“2300 年前《名医别录》就记载‘石斛,生六安山谷水傍石上’,只有霍山的山水才能孕育出这般道地药材。” 据六安市新联会副会长、九仙尊霍山石斛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戴亚峰介绍,这里独有的麻骨石,多孔疏松且富含矿物质,是米斛落石生根、汲取养分的天然温床;而山谷内夏季 40℃高温与冬季零下 19.2℃的巨大温差,赋予霍山石斛超强抗逆性,促使其积累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更让人惊叹的是,霍山石斛生长极为缓慢,5 年才长 5 公分,且需生长 5 年以上方可采收,极低的繁殖能力使其成为国家一级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也因此被称为 “石上黄金”“药界大熊猫”。

道地药材的传承与产业发展

从古代皇家炼制长生丹药的珍贵原料,到如今备受追捧的养生保健品,霍山石斛的药用价值历经千年验证。它富含多种挥发油、SOD 活性酶、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在滋阴清热、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功效显著,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在石斛文博园,从《本草纲目》的记载,到现代科研成果;从传统炮制工艺,到深加工产品矩阵,全方位展现了霍山石斛的前世今生。“经过 10 多年的产业化开发,霍山石斛种植面积已达 2 万亩,产值超 60 亿,带动数万人就业,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戴亚峰的话语中满是自豪。曾经濒临绝迹的野生种源,在科研人员“零破坏”仿野生栽培技术的努力下重焕生机;“认筹专属地块”等创新模式,将霍山石斛与体验经济深度融合,让这味道地药材不仅是珍贵的养生品,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新媒体助力传播霍山石斛文化

“作为六安人,第一次如此深入了解家乡的‘仙草宝藏’!” 市新联会理事胡蕊在采访中难掩自豪,“青山绿水是六安的底色,霍山石斛是点睛之笔,希望通过我们的镜头,让更多人看到六安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 新媒体人、网络大 V 们穿梭在各个展区,或驻足拍摄展品,或相互交流心得,将石斛文化的古今魅力一一收录。



活动尾声,寻美团共同发出倡议:以 “新媒体力量” 为纽带,将霍山石斛的 “仙草故事”、太阳乡金竹坪村的 “和美画卷” 推向全国。这场寻美之旅,不仅是对霍山石斛独特性与珍贵性的发现之旅,更是对六安道地药材文化的传播之旅。


近年来,六安市新联会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组织开展了一系列 “寻美六安” 主题活动,通过新媒体人的视角,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亮点,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未来,市新联会将继续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鼓励更多新媒体人、网络大 V 深入乡村,用生动的内容、创新的传播方式,为六安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更多人循着斛花香而来,在山水间读懂这座城市的生态密码,为和美乡村建设续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皮正莉 邱滴 张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