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它有着“药中茅台”之称,3克重的小药丸,却卖出了1600元的高价。

然而,时过境迁,这位药中贵族短短几年就跌落了神坛,已经400元的价格却仍旧无人问津。

那么,究竟是什么药有着这样的遭遇呢?在这背后又有怎样的原因!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让大家始料未及,疫情来势汹汹,不少人因此丧命,这不由得让人们心中隐隐担忧,对于健康的关注也更多了起来。

也是这时候,一个叫做片仔癀的名贵药进入了大家的视线。

在资本家的炒作下,片仔癀成为了一味“神药”,说起片仔癀的来历,还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



相传当时宦官弄权,朝政混乱不堪,而宫中的一位御医深受其害,最终他放弃一切离开了皇宫,至此,他隐姓埋名削发为僧。

但是,他却带走了极其珍贵的药方,也就是片仔癀。

片仔癀中含有很多名贵的中药材,例如麝香、蛇胆、牛黄等。

这些原料名贵,自然价格高昂,有了这些中药材的加持,片仔癀的主要用途就是清热解毒,消肿化瘀。



这位御医是个心有善意的,将片仔癀用于治疗寺内的僧人以及周围的百姓,效果显著,再加上是从宫中传出来的,更是被百姓大家推崇。

而片仔癀这个名字,也是因为百姓大多说福建方言,“癀”也就是“热、肿、痛、毒”的意思,通俗易懂。



这位御医出身的僧人在临死前,将片仔癀的药方交给了寺庙,得以代代相传。

片仔癀一直没有外传,直到寺庙最后衰落,僧人皆还俗,这才让片仔癀的药方流落民间。

1999年,漳州片仔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片仔癀药业成功上市。

虽然片仔癀的药效明显,可是它的名气还只在福建地区,并没有扩散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市场上同样功效的药不少,大家的选择更多,毕竟,它是用名贵药材制成的价格不低,因此片仔癀的销售量并不大。

而转机就出现在了疫情期间,片仔癀成为了资本炒作的对象。

它的效果被夸大,在人命面前钱都是小事,片仔癀官方的定价是560元每一粒,可是在资本的渲染下,片仔癀的价格一路飙升。



很多药店都出现了稀缺的现象,这其中不乏有些妄图从中谋利的人,刻意囤积,为了给自己的生命添上一份保障。

即便是价格更高的二手市场,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1600元的高价。

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而片仔癀官方也看到了商机,可是他们并没有加大生产,反而玩起了“饥饿营销”。

他们做出宣传原料珍贵难找,片仔癀的稀缺性“显而易见”,并且,片仔癀官方还找来了很多明星,例如白鹿、张静波等人。



片仔癀名声大噪,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也开始跟风购买,还有一些网红博主,纷纷夸赞其效果。

类似于提神醒脑和美容养颜,很多消费者都被这种效果吸引,虽然片仔癀的价格居高不下,但是大家并没有退缩。

而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高价,才让片仔癀成为了送礼的首选。



因此,片仔癀的价格越来越高,大家才会越选择,心理战可谓是被资本家运用到了极致。

可片仔癀因疫而兴起,也因为疫而衰落,疫情结束后片仔癀的光环没有了用武之地,它的价格开始不断下跌。

2024年,片仔癀的价格已经跌到了400元每粒,从供不应求到无人问津,片仔癀的兴盛来也快,去也快。

而片仔癀的官方市值也开始蒸发,曾经的辉煌宛如黄粱一梦!

其实,片仔癀落到这样的境地除了疫情这个主要原因外,还有很多方面。



消费者不是傻子,资本夸大其词,渲染片仔癀的功效,可是消费者在使用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效果,不免让人失望。

毕竟,片仔癀不是没有可以替代的便宜药,在理性回归之后,大家就不会再上当了。

而且,片仔癀官方的迅速崛起,也会引得同行效仿,大家都是竞争者,自然愿意将片仔癀拉下马。

商业竞争从来不是儿戏,在对手企业的努力下,片仔癀的优势也会被削弱。



药业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这次片仔癀的遭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资本家谋利,可是却不能忽视最根本的事情,医药行业的乱象不能久存,国家理所当然会出手干预。

否则,消费者的不信任和失望会影响到整个市场。

药品从来都不靠着营销,真材实料,消费者自然会买账,像片仔癀这样被炒作之后迅速涨价,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药品本身的作用是治病救人,而不是沦为资本家夺利的工具。



片仔癀也并不是空有虚名,只是因为这一遭夸大其词,导致它的名声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片仔癀官方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可是消费者的信任是经不起消费的。

即便片仔癀官方试图转型保健品,但是收效甚微,只能试图进入新兴的医药化妆品行业。

但是,其规模仍旧不能和珀莱雅这种深耕此行业,并且已经成为巨头的企业相比,而它的未来仍旧是让人担忧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