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1日是
“世界防治肥胖日”
近段时间
“国家喊你减肥”
这一话题在各大平台上热议,
尤其是“间歇性断食”减重法又火了
被很多人“种草”
但是,有些人盲目跟风
减重不成反而进了医院……
女孩轻信网络轻断食减肥法 导致缺铁性贫血
近日,福州20岁的小许(化名)紧急向福建卫生报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注册营养师、福建省营养协会副会长朱屾山求助。
小许的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m)²〉达26,属于超重。为了减肥,她听信网络上的“哥本哈根减肥法”,早上吃面包和黑咖啡,中午吃200g低脂火腿和200g酸奶,晚上吃200g牛排和生菜沙拉,到了第7天,中餐只以果汁充饥。
(网络图)
没想到,这样才吃了3天,小许就出现了低血糖症状。一个月后,她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她的血红蛋白降低,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吓得她赶紧停止。
朱屾山告诉小许,出现贫血是因为她在减重过程中的蛋白质和红肉摄入量过低,严重缺少主食类、碳水类食物的摄入。这份食谱并不适用于所有体重的减肥人群,尤其对于体重基数很大的人群,若强行使用,严重者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正确的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简称IF)是一种在规律进食与阶段性禁食之间循环的饮食模式,核心是调整进食时间,而非单纯减少热量。
与传统节食不同,IF通过控制进食窗口激活细胞自噬、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实现代谢调节。
(网络图)
间歇性禁食怎么做健康获益大 这三种方法有讲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吴鸿谊、赵刚等人在《Life Metabolism》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间歇性禁食通过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代谢物吲哚-3-丙酸(IPA),进而激活血小板 PXR 相关信号通路,从而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科学规划的间歇性禁食,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心血管指标、调节炎症反应,对多种疾病具有潜在改善效果。
目前,间歇性禁食有几种主流形式:
1.限时进食法
最常见的是16:8形式:每天8小时内完成所有进食(如09:00-17:00),剩余16小时仅饮水/无糖饮品。
朱屾山说,16:8的优势在于符合昼夜节律,胰岛素敏感性提升23%,12周平均减重能达到6.3kg,适用于刚开始尝试间歇性禁食的新手以及上班族。
此外,还有14:10模式,14小时内完成所有进食,剩余10小时仅饮水/无糖饮品,特点是缩短禁食时间,适合老年人或耐受度低者。
2.周期性断食法
①5:2轻断食:一周5天正常吃饭,不连续的2天适当少吃。
轻断食期间,男性每日能量摄入控制在600~800千卡,女性控制在500~600千卡,同时建议吃饱时适当运动,断食时充分休息。
朱屾山表示,认真坚持此方法,能够实现一个月减重2至3公斤。
②隔日禁食:断食周期为2天,由无任何热量摄入的断食日与不限制热量摄入的非断食日循环组成,通常情况下被用于快速减肥。
这种断食方案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方便,但是断食者以饥饿感为主的副作用也较为明显,需逐步适应,初期可能出现头晕。
有研究数据显示,隔日断食会在8到12周内带来相当大的体重减轻。
(三)其他模式
此外,还有每日仅一餐的OMAD断食法,以及隔日摄入正常热量的25%断食法。
(网络图)
盲目禁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四类人群需慎用
朱屾山强调,错误执行间歇性禁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低血糖风险:禁食期间可能出现手抖、冷汗,糖尿病患者需警惕。
✦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导致肌肉流失(尤其老年人)。
✦代谢紊乱:长期过度禁食可能引发暴食症,反而增加肥胖风险。
他特别提醒,
以下四类人群需慎用
或者禁止间歇性禁食
1、心血管患者:急性心梗发作期禁用;稳定期实施16:8模式需监测血压(低于100/60mmHg暂停)。
2、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者需调整用药剂量,禁食期间每4小时检测血糖,低于3.9mmol/L立即补充15g葡萄糖。
3、老年群体:建议采用14:10模式,每日补充15g乳清蛋白预防肌肉流失。
4、儿童青少年:禁止任何形式的间歇性禁食。
福建专属饮食方案:山海食材科学搭配
朱屾山指出,福建居民可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茶产业优势,将传统饮食智慧与现代科学结合,实现“吃出健康”的目标。
✦海鲜优势:每周3次清蒸深海鱼(如三文鱼、石斑鱼,黄瓜鱼),搭配福建老酒去腥。
✦茶疗传统:用安溪铁观音或武夷岩茶替代含糖饮料(茶多酚可促进IPA生成),每日饮用量控制在500ml以内。
✦主食改良:用粗粮饭代替兴化粉、粉干等等,每餐不超过100g。
安全执行五大原则
渐进适应:首周从14:10模式过渡,逐步延长禁食时间。
营养补充:每日服用复合维生素+1000mg鱼油,预防营养缺口。
运动协同:在进食结束后1小时进行快走/游泳(30分钟/次),增强代谢效率。
周期调节:每执行3个月安排1周正常饮食,防止代谢适应。
症状监测:出现持续头晕、心悸等症状时,立即终止并就医。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朱晓洁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