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特朗普高调宣布自己又胜利了,宣称已经与英国达成关税协议,而且还有不少国家在排队等着和美国谈判。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他的话如今仅仅只能作为参考。表面上看似双方确定了多项方案,但现在一切尚未落实,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又是一场关税协议的政治表演。
从特朗普目前的发言看,美国与英国已经达成了一项全面贸易协议。从他口中感觉局势一片大好,但现实则狠狠打了特朗普的脸。相比于美国这边急不可耐的宣传,英国那边的沉默则更加微妙,英国首相斯塔默直言“细节仍然需要敲定”,财政大臣着重指出“无需急于签署”。
对比英国的态度摇摆不定,印度似乎有意向尽快妥协,成为第二个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的国家,但要是连美英这一对“天然盟友”达成关税协议都“貌合神离”,又能“经商奇才”的印度怎样在关税问题上妥协呢?
不过,印巴局势突然朝着战争迈入一大步,莫迪应该没什么闲情逸致与特朗普谈关税战,现在高兴未免有些太早了
说明目前此协议仍处在一个概念阶段而非已经达成,特朗普政府如此着急地摆出来,反而坐实了美国如今没有拿得出手的协议,也没有国家愿意妥协的尴尬局面。
特朗普宣称众多国家排队等待谈判,实际上该说法自上月起就一直用到现在。与之相似的还声称有70多个国家找他讨论关税问题,美国每天赚取20亿关税收入。更夸张的是白宫新闻秘书说白宫要求达成协议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但实际上,“对等关税”暂停时间已过三分之一,截至目前,真正开始达成协议的仅有英国一个国家,反倒是谈判破裂的消息层出不穷:日本谈判团因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提前离场,印度在钢铁关税上玩数字游戏,韩国以削减半导体为谈判筹码,欧洲则是开始第二轮报复清单。这种集体反制的态度,反映了各国对美国霸权的觉醒。
美国企业如今的惨状让美国盟友看清关税战的反噬,RCEP成员国等新兴经济体正用“去美国化”机制冲击单边主义。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有所行动,都证明了欧洲已经不愿再做美国“经济附庸”的决心。
换句话说,又是一场特朗普“自嗨”式的表演,给世人营造出一种自己关税政策“无比英明”的假象,为的就是演习给75个国家看,也为了在和中国的谈判中增加自己的筹码。为在中美谈判上更加有底气,特朗普可谓是做足了准备。
他先是宣称要对华降低关税,又把港口的话题拿出来做舆论,还在媒体面前把高层会议夸大成中美贸易谈判。既想营造出“众星捧月”的态势,又试图为谈判积累心理筹码,但中方商务部的一句“听其言观其行”,直接以柔克刚地回应特朗普所有动作,既保持了对话,又坚守原则。
在CNN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美国与多少贸易伙伴达成协议,真正重要的是中国。中国态度最坚决,立场也最坚定。这种从容来源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持续的技术突破、日渐壮大的多元化合作。
现在在中俄贸易的高层会谈上,特朗普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谈判筹码。中国企业正通过越南工厂和马来西亚出口等地理优势,将关税影响分散到12个国家,这种“水银泻地”般的供应链韧性,正在使特朗普的关税施压失去作用。
另外国际社会上,更多国家签署《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开始加入反制美国联盟,这些体系的出现正在蚕食美国霸权的根基。
特朗普的关税“小聪明”或许能短暂地吸引眼球,但改变不了世界经济正在“去美国化”的趋势。特朗普要是诚心想在中美会谈中取得成果,就应该明白任何施压对中国都是没用的,两方更应该平等地交流。这场博弈最终验证的,不是谁的关税清单更长更多,而是谁能在新时代的发展下掌握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