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的一天,贺龙视察来到南京。
听说贺龙要来,许世友这边做足了功课:他安排训练科长加紧训练,一定在贺老总面前拿出个好成绩。还安排食堂做几个好菜,还拿出来自己珍藏了一年的半坛子米酒。
可是,准备的再好,中间还是出了岔子,就在吃中饭的时候,贺龙抓住许世友就是一顿训斥。
原因竟然是那半坛子米酒。
原来,这次和贺龙一起去南京考察的还有罗荣恒元帅,罗荣恒和许世友有过交集,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的时候,许世友是胶东军区司令员。所以,在南京期间,罗荣桓就笑着和许世友打了个趣:“许司令,听说绍兴米酒很有名,今天我和贺老总来到你这儿,怎么也得拿坛绍兴米酒招待啊?”
就在吃晚饭的时候,许世友还真的抱来了半坛子绍兴米酒。他说:“首长,这半坛绍兴米酒,我平时没舍得喝完,贺老总和罗帅难得来一趟南京,今天就拿出来让二位尝尝。”。
没想到,望着半坛子米酒,贺老总对着许世友就是一顿训斥:“好你个许世友,说吧,还有什么事瞒着我。”
望着贺老总一脸严肃,根本不像是开玩笑,许世友怔住了:“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什么?”
按说,许世友爱喝酒,他把自己珍藏的半坛子米酒拿出来给贺帅、罗帅品尝也不为过,为什么贺龙就发火了呢?
话还要从贺龙视察南京说起。
贺龙这次来南京,既不是观光旅游,更不是走亲访友,而是调研来了。
1961年,我国正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湖南等重要的产粮省区受灾严重。为更深入地掌握基层情况,毛主席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要下基层实地调研,了解地方上的实际情况,提出“接地气”的解决办法。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贺龙和罗荣恒一起来到南京。
既然是出来调研视察,见到许世友,贺龙自然问了他很多问题:“战士们的情绪怎么样?”“战士们的口粮有多少?”等等。
“报告首长,战士们的情绪好的很。每天供应一斤粮食……”许世友回答。
一斤粮食确实不多,想想当时适逢自然灾害,能有一斤粮食已经不错了,贺龙听了没说什么。随后,他和罗帅一起来到了靶场,看到战士们训练打靶很认真,贺龙心血来潮,忍不住拿起一把五六式打了两枪,百发百中,战士们纷纷鼓起掌来。
很快到了吃中饭的时候,许世友抱出来半坛子米酒,说道:“这里半坛绍兴米酒,我平时没舍得喝完。”
按许世友的酒量,半坛子米酒只够他喝一天的,许世友竟然放了一年没舍得喝,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南京军区粮食紧张。
如果照这么说,战士们每天一斤粮食不太现实?
看来许世友没有说实话。
望着半谈资米酒,贺龙这才抓住许世友一顿训斥:“好你个许世友,我和罗帅都来了,你还不说实话。大家伙儿每天连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情绪好的很呢?说吧,还有什么事瞒着我?”
果然被贺龙一顿训斥,许世友说出了实情:“时值国家困难时期,听说毛主席带头将自己的口粮定为每月26斤,我们的口粮也不足一斤。”
“不足一斤战士们怎么有力气训练,饿着肚子怎么保家卫国?”
“我们号召大家把军区周围的空闲地开垦出来种粮种菜,虽然口粮缺一点,瓜果蔬菜可以‘自给自足’,口粮加上瓜果蔬菜,战士们还能吃得饱。”听了许世友的解释,贺龙的脸色缓和了下来。
因为刚刚挨了训,这顿饭许世友就没敢喝酒,贺老总和罗帅知道许世友爱喝酒,两个人也都没舍得喝,一顿饭下来,半坛子米酒还剩下半坛子。
离开南京的时候,许世友抱来了那半坛子米酒要贺老总收下,贺老总说什么也不收。
许世友说:“我不是送给您的,我是要您替我保管,从今天起,我许世友戒酒,等困难过去,请首长监督。”
贺龙这才收下。
后来,许世友来京开会,贺老总设宴招待,打开的还是那半坛子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