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到苏联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访问。回京途中,毛主席用了5天时间对途经的东北三市进行了视察。

一切紧凑而顺利,但毛主席在视察沈阳后大怒,并亲令彻查贪腐。这场运动中,42人被判死刑,上万贪官入狱。



1950年2月17日晚,毛主席、周总理一行离开莫斯科。回国前,毛主席密电刘少奇,通知他一行人拟定于26日到达满洲里,想要在途中逗留几天,望做到保密工作。并希望回京后不要发表消息进行宣传,只要人数控制在100人之内的党外人士迎接即可。

毛主席电文中原定的停留计划,是“至打虎山、锦州、山海关、唐山、塘沽、天津拟略作参观”。而后东北地区的相关同志又接到了罗瑞卿传达的新指示:毛主席到达满洲里后,要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处参观访问。



17日当晚,毛主席一行人离开莫斯科,是分两路走的。毛主席乘苏联专列,周总理则率代表团乘专机,于第二天就抵达北京。到京后,周总理马上听取了罗瑞卿、滕代远汇报有关毛主席回国的安全方面的工作部署,和专列筹备情况,并在23日亲自乘专列到满洲里迎接毛主席。

由于当时没有北京到莫斯科的直达列车,苏方专列于26日将毛主席送到与中苏边境接轨的满洲里车站。周总理陪同毛主席上了中国专列,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安顿、休息,专列向哈尔滨行驶而去。



27日上午,专列抵达哈尔滨。28日,毛主席、周总理听取了松江省委书记的工作汇报,并参观了市容。晚间,松江省委张策请领导们吃便餐,席间提议,熊掌是当地特色,希望领导们尝尝。毛主席谢绝道:“不用了,吃便餐就很好了!不要再加菜了。”

晚饭后,毛主席为松江省和哈尔滨市题词,其中有这样一句:“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3月1日,一行领导人到达长春,参观了市容,重点参观了新建的现代化长春银行,和伪满皇宫所在地,没有在长春留宿。



3月2日至3日,毛主席住在沈阳铁道宾馆。期间听取东北局高岗等人的工作汇报,参观沈阳卫生学校并题词,又参观了沈阳故宫博物院。

抵达沈阳后的第一次晚餐,沈阳铁道宾馆给出了超豪华的规格,满桌山珍海味。有过油林蛙、清蒸鹿胎,尤其那道在哈尔滨被毛主席婉拒的熊掌,到底还是在沈阳上了餐桌。毛主席带着怒火,只吃了一点青菜。周总理给陪同的地方领导使眼色,让他们把超规格的饭菜撤走。

饭后,毛主席大为恼火,对高岗等人谈话:“这次我和恩来同志路过东北,主要想了解一下东北的工作情况,了解东北工业生产情况。发现浪费太大。我在哈尔滨提过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阳一看比哈尔滨还厉害。我和恩来不是为了吃喝,搞那么丰盛干什么?”



“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应做表率。”

当时,新中国面临着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建设的艰巨任务。毛主席在西柏坡时就提醒党内同志不要学李自成。

而在沈阳,地方干部理所当然地摆上珍馐,在介绍那些昂贵菜肴时如数家珍、司空见惯。这让毛主席认识到,党政机关内部一些工作人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下,隐隐自生了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苗头。



到了1951年,处于起步艰难阶段的我国,一边要解决财政问题,一边要为支援抗美援朝做经济准备。党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但在运动实施过程中,各地陆续暴露出了大量贪污、浪费的问题,引发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主席等领导人意识到,必须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来整顿党风政风。

1951年8月31日,东北局书记高岗在党员干部会议上发表了《反对贪污蜕化、反对官僚主义》的讲话,几天后,东北局正式通过了《关于开展反对贪污退化倾向,反对官僚主义作风的决定》的文件。党中央对于东北局的举措也予以了肯定。

随后,毛主席在10月23日的政协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发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公开号召。



毛主席发表讲话后的几天,高岗在东北局的党员干部会议上作报告,提出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概念。读到报告后,毛主席敏锐注意到,和增产节约的现实需要相比,解决政府部门中各级干部 贪污腐化的问题,同样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迫切的任务。

依据毛主席的意见,《人民日报》在11月23日发表了《向贪污行为做坚决斗争》的社论,全国性的“三反”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1952年10月,“三反”运动结束。据统计,全国县以上党政机关,贪污千元以上者计10.8万人,贪污万元以上被判处有期徒刑者计9942人,无期徒刑者67人,死缓者9人,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者42人。



其中最为轰动的,是在1952年公审枪毙的刘青山、张子善,两人都是3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战功卓著。但他们贪污、挥霍的总计,达217.7亿元。公审大会前,曾有人念及他们的功绩,向毛主席求情,毛主席回答:“是要他俩,还是要新中国?”

一次“临时起意”的东北之行,一桌高规格的菜肴,让毛主席敏锐发觉到了党内资深的贪腐苗头。浩浩荡荡的三反运动,是我党在全国执政后对拒腐防变的一次成功实践。它有效遏制了见过初期的腐败现象,更重要的是,形成了震慑腐败的长效机制,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202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薪火相传——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2009年10月1日中信出版社《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