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首都河内距离我国边境只有150公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曾攻克越南首都关键防线谅山,将战线推进至距离河内近130公里,因此很多人费解,越南为何要将首都设置在靠近中越边境的河内呢?选择经济更发达的胡志明市不好吗?
地缘战略的考量
河内市位于越南北部内陆,地处红河与急流江汇合处,东南距离河口100多公里,该市总面积3344.7平方千米,人口达到了859万,是越南人口第二大市,第一是胡志明。同时在经济上,河内也排在胡志明之后。虽然在城市知名度、经济发展情况等各个方面,河内都在胡志明之下,并且相较于越南南端的胡志明市,越南与我国几乎近在咫尺,但除此之外,河内却是最理想的首都所在地。
越南北部与我国接壤,中越边界线长约1347公里,边境地区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南侧则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红河三角洲,而河内便位于红河三角洲西北部核心位置,是越南南下控制中部,沟通南部的战略枢纽。定都河内更有利于越南集中资源,防御北部边疆,通过红河水系又能通江达海,提升海陆联合能力,弥补因领土狭长导致的战略纵深严重缺失。
并且越南北部丛林密布,山高谷深,在河内周围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屏障,这里历史上是抗美抗法的战略指挥中心。越南战争时期,便是利用北方山地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采用游击战术,最终击退美军,取得最终胜利。
而胡志明市,虽然因地处湄公河平原,面向南海,具备优越的对外贸易优势,但从军事防御角度来看,胡志明市周围无险可守,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并不适合作为首都。
千年的历史惯性
从历史角度来看,越南文化传承的起点便是河内。历史上红河三角洲以北曾在秦汉等不同时期属于中国领土,宋朝时期,越南处于丁朝,定都升龙,也就是如今的河内,此后的陈朝、后黎朝等多个封建王朝,河内长期属于越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包括越南一步步向南扩张,吞并占城,以及高棉控制的湄公河三角洲,逐渐形成如今的疆域版图,其起点和核心也是河内。
这种千年形成的中心传统,使得河内拥有成熟的行政和文化体系,与越南主体历史具有深层联结。而胡志明市,虽然在19世纪时期受法国殖民影响,经济繁荣,也曾成为南越的中心,但本身与越南历史、政治、文化没有那么强的联系,因此,在越南统一后,还是选择定都河内。
特殊的发展平衡策略
越南国土分布比较特殊,占据着中南半岛东部整个海岸线,西侧与老挝、柬埔寨交界,形状却非常细长,呈“S”形,南北长达1650公里,但东西最窄处却只有50公里,尤其是中部段,几个省只能纵向排列组合,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导致越南在区域发展上面临一定挑战,
并且受长山山脉、安南山脉等地形影响,越南中部地势高耸,加上交通建设不足,导致南北联系不够紧密,北方以红河三角洲为核心,南方则与湄公河三角洲为中心,为了平衡区域发展,越南将政治和经济中心分开,河内所在的北越主要肩负行政职能,国家权利机关、最高法院等重要机构都位于北方,而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南越则侧重于经济,越南最大港口便是胡志明港,这里是越南贸易进出口的关键枢纽,对越南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发展上明显南方更占优势,将首都设在河内,则是为了避免北方权利真空,导致南北发展失衡。
如今的越南由于交通设施老旧,人们翘首以盼的南北高铁,准备了20多年也没修起来,导致越南仍面临着南北发展不平衡,沟通不足等问题。不过,随着越南与中国铁路项目逐渐提上日程,未来河内可直通我国广西、云南,对于越南来说,这将是打破地缘限制,促进北方崛起的一次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