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理性天蝎女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被算法知道我在看《蛮好的人生》后,剧中人物的结局猜想视频迎面扑来。
其中,看到吴雅的结局猜想,最令我感慨。
吴雅,是薛晓舟的前女友,是位医生,与薛晓舟相恋5年后,提出分手。
理由是,她认为薛晓舟“太自我、太自私,心里除了他自己,没有其他人,或许我从来没爱过他,我爱的只是想象当中的他,真正的他,从来都不值得我爱”。
然后转身嫁给富二代出生的小艾总。
关于吴雅的结局,人们一下猜她婚后遭家暴,一下猜她孕期被出轨。
看来看去,没有满意的结局。我在想,为什么呢?
可能是大家潜意识里知道一个感情中的道理,无缝衔接的感情往往失败。
我多希望吴雅能在与薛晓舟结束以后,与小艾总开始之前,度过一段独处期。
而胡曼黎在面对前夫、大款和弟弟的示好,选择自己带着娃暂住朋友家,先把自己的生活、工作、育儿理顺,暂时不去考虑感情的事。
我很欣赏胡曼黎的做法。
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婚姻生活》,聚焦一对结婚10年的夫妻。
丈夫是大学哲学教授,妻子是科创公司高管,共同养育着他们4岁的女儿。
一开始,他们被视为婚姻成功的典范接受采访,两个人分工带娃,说话客气,但言谈间总能窥探到彼此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迂回和压抑。
几年后,妻子有了婚外情,让她感觉重燃激情,焕然一新,于是搬出去与新欢同居,与丈夫离婚,丈夫边工作、边带娃、边看心理医生。
妻子的新感情如我所料,没有一帆风顺,我历来不看好一段感情结束后,就马上进入下一段感情的无缝衔接模式。
妻子和新欢经常吵架,没多久就分手,新欢也遍体鳞伤。
而丈夫在妻子离开家后,他一个人看心理医生,谨遵医嘱,每天早上醒来,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写晨间日志,反思原生家庭对自己的浸染,反思妻子对自己的影响,弄清楚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渴望什么。
对于妻子,一段感情出问题,其实解药不是忙着进入下一段感情,而是厘清自己,虽然厘清自己后再进入感情,不会规避掉感情中的所有不顺,但未经厘清就进入感情,问题会在往后余生,以相似或不同的形式反复出现,伤害波及面更广,伤害程度也更深。
对于丈夫,一段感情出问题,他让自己沉淀下来,不怨天尤人,去怪前妻,不证明自己,去气前妻,选择耐心去想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发生的因果,在没耽误工作和带娃的基础上,创造时间和空间,心平气和地诚实面对自己的爱与怕,找到自己的本心,然后和自己的本心在一起,做出下一个选择,默默地完成了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壮举。
我认识两位女性朋友。
第一位朋友,我在工作中认识的,长得非常漂亮,有着接近10年的相亲史。
她习惯每段感情结束后跟我倾诉,我听了几段后,在心里默默总结出她的几段感情的相似之处,都是偶像剧的开头,狗血剧的纠缠,虐恋剧的结束。
相亲后对她一见倾心的人很多,自称“颜控”的她,挑选的都是长相清秀,工作体面,身高傲人的异性。
刚开始是男帅女美的甜蜜浪漫期,第二阶段一般发生在几个月后,属于矛盾爆发期,我朋友通常有两个苦恼,一是觉得男方提供的情绪价值不够,二是盯着对方的缺点不停放大,然后通过频繁的争吵和冷战快进到第三阶段,虐恋疏远疗伤期。
第二位朋友,我在大学时结识的,长得娇小可爱,大学期间谈过几个男友,她每次失恋消沉时,除了我们的安慰,急需另一位风格迥异的男朋友。
她的恋爱模式,令我捉摸不透,她的下一段感情经常是求上一段感情的相反数。
如果她与上一任男友主要因为对方话少而分手的话,那么她就尽力找一个话多的下一任;
如果她与上一任男友主要因为对方不浪漫而分手的话,那么她会重点关注下一任有没有仪式感这个特质。
第一位,女同事的情路不顺,在我看来是情路雷同。
第二位,女同学的情路坎坷,在我看来是及时补偿。
她们两位有个共同点,在感情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没有尽到深入认识自己的义务。
在每一段感情中,关注对方而忽略自己,看重对方的外在和表现,忽略自己感情反应模式这座冰山下的成因、动机和期望。
我的好朋友们基本上在采用同样的情感模式吸引新伴侣,如同强迫症一样,一遍又一遍,重复着相似的情感体验。
她们往往在第一次分手时痛苦程度最深,随之递减,走向麻木,就像透明胶带那样,第一次粘性最强,撕下来再贴上,粘性就减弱,到后面可能像没有粘性的纸带一样,不再痛彻心扉,只是多了一次失望而已。
我曾看过一位外国治疗师的咨询手记,一位女客户来找治疗师,希望教她如何应对与自恋的丈夫相处,掌握和老公说话的技巧。
治疗师告诉女客户,“归根结底,问题不在丈夫,而在于你到底是怎么吸引他走进你的生活的,又是怎么纵容自己陷入这种混乱的死循环的。
如果你把关注点都放在丈夫身上,最后只会失败,你需要关注自己内心的空虚,看清楚你从自恋狂身上获得怎样的安慰。
除非弄清楚这种模式的根源所在,否则会不断的重复这种模式,不断地吸引另一个自恋狂走进你的生活”。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一个姑娘,和第一个男朋友分手了,和第二个男朋友结婚了,以此得出男朋友的出场顺序有多重要的结论。
我认为,一再强调出场顺序,仿佛女性没有主体性和成长性一样。
感情中遇到不顺,千万不要像那些浪漫派说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不知所终,一往而殆”,我们就是要弄清楚我们的情,从哪起,怎么起,从哪终,怎么终。
其实,人们要怎么选择,当事人喜欢,旁观者闭嘴。
我因在旁感受过反复情伤对两位朋友的摧残和打击,希望这种伤害能少尽少。
我也希望我的读者朋友们,在第一次走入恋爱或婚姻之前,就有超越年龄和阅历的智慧,已然了解父母婚姻、社会文化、男女之别是怎么影响自己进入和维系一段感情的,已然看清自己内外欠缺的东西,相较于从外界找,从内在找才是捷径。
哪怕第一次大概率不能,也要在之后的一两段感情中,把认识自己、认识感情的课补上。
否则余生我们可能从一段关系走向另一段关系,从一次失望走向另一次失望,从一个小型地狱,走向另一个小型地狱。
很多时候,遇人不淑,其实是对自己不熟。
作者简介:梁爽,我爱自律,自律爱我。新书《当钻牛角尖,遇到四象限》、《把自己重养一遍》、《糟糕,今天内耗又超标》,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 ,微博:@梁爽笑抽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