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佛塔因寺而生、以寺得名,

在历经了千年的风霜与战乱之后,

佛寺早已湮没在荒草中,

只剩下这些坚强的佛塔,

屹立在这片原野与山林之间。

今天,

当人们站在佛塔下,

山风吹过,

仿佛还能够聆听到来自宋代的钟声……


古寺古塔古碑

配音/青言

在我国古代,建寺必建塔,寺与塔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彭州市北23公里的葛仙山镇曲尺山中,却有一座孤零零的云居院塔,因宋代云居院得名。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一书中称:“曲尺山有云居院,春时游览之所。”大家好,我是青言,本周就和我一起去看看这座宋代古塔吧!

走进曲尺山中,不见寺庙,只见一座宝塔耸立。幸有唐代传下来的两首古诗,尚能让人想象到云居寺昔日的辉煌。一首是元和初年彭州刺史王潜的《题云居寺》:“万木千峰空鸟喧,潺潺溪水下长川。人来石室藏何处,一径归时带暮烟。”另一首是白居易的《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乱峰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云居院塔傲立苍穹,原名乐音王院塔,当地人称白塔。有人形象地比喻其“远观如倚天长剑,近览若破土春笋。”

《四川省彭县地名录》介绍:“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五月五日云居院僧祖莲为‘记前人造建之功果,同合寺僧等谪议’,于塔基勒石。”称:“云居院塔在曲尺山中,宋时乐音王祖师修建。”

据《成都市志》(文物志)记载:“该塔位于寺前约150米,为13级密檐式空心实塔,通高20.86米,塔身用砖砌筑而成。塔基呈正方形,每边原宽4.8米,现宽9.3米。”我们在现场看到的白塔,自下而上逐次收缩,修长挺拔,确有亭亭玉立之感。塔身无塔室,饰虚拟假窗,只可瞻其外观。此外,壁间粉施白垩,上作精美的彩画、墨书。骑友们纷纷议论说,这应该算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宋代浮屠了。

微风吹过,空旷的山野里忽然响起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大家一抬头,原来是塔顶悬挂着的风铃在轻轻摆动。我粗略数了数,13层檐角大概有100多只金色的风铃。塔基一侧,有一块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立的石。石上的大部分文字,已无法辨认。唯有排列在左右的一副楹联,还清晰可见“秀岭青山陪曲尺,端然古塔护云居”的字样……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云居院塔


深藏群山的宋代美学典范


云居院塔,建于北宋景祐年间(公元1033年),因宋代云居院得名,不过,云居院只留下了一些石阶和地基,只有这座白塔是原汁原味的北宋风。


云居院塔就隐逸于彭州什邡交界处的曲尺山上,路遥山深,人迹罕至。13层密檐,每一层均有12枚铁风铃,156枚风铃迎着山风此起彼伏。塔侧有石碑,字迹古拙,刻“秀岭青山陪曲尺,端然古塔护云居”,真是再恰当不过,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


塔为方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通高20.86米,自下而上逐级内收。基座外沿用条石镶砌,塔内中空,内部结构紧密,塔体白饰,壁面饰浮雕,檐角皆系风铎。这里路遥山深,人迹罕至,所以近千年来基本没什么损坏,成为彭州三座宋塔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


正觉寺塔

饱经沧桑的历史见证者


如果说塔也有残缺美的话,那么正觉寺塔当为传奇。正觉寺塔通高27.54米,砖砌须弥座式基座。塔外檐由菱角牙子砖和叠涩砖构成。正觉寺塔有一角塔檐已经垮塌,残破的塔身还倔强地直插蓝天,带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正觉寺塔的塔基很高,后人为了上下方便,修有水泥石阶,仿木斗拱和覆斗式藻井清晰可见。虽然残破,但这座塔的建筑风格、修建技术、力学结构却得到了历史学家、建筑学家的高度评价,被收录进《中国古塔名典》。


比起唐塔的空筒状加设木扶梯的内部结构,宋塔的修造技术明显更为先进,内里是筒中筒结构,外筒和内筒之间是盘旋而上的石阶,内里五层,装饰有轩敞的穹窿顶大门和精巧的圭形窗,从门和窗的形制依稀可辨遥远的印度血统。

镇国寺白塔


精致典雅的建筑艺术结晶


从成都出发前往彭州丹景山镇,不过一个小时车程,很多人会去景区游山赏花,却并不知道,景区之外的小山之上,就是镇国寺塔,从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开建,距今已经900多年。


镇国寺塔坐北向南,为十三级密檐式方形砖塔,通身高28.34米。南面正中设拱门,塔檐叠涩十三层挑出,檐下有佛、菩萨、乐器、飞天、孔雀等各类彩色壁塑。


镇国寺塔塔基分为两层,外部窒檐上装饰有精美石雕,每一面各不相同,有飞天伎乐,亦有托钵僧人和高高佛塔,从图像学意义上分析,似乎就是募集资金修造浮屠的完整故事。檐下作菱角牙子砖,以叠涩砖层增加弧度,外筒和内筒之间亦步是盘旋而上的石阶,共五层,石阶狭窄仅容一人勉强通过,层层叠涩兼作门洞,隔层虽有窗孔,但大多数地方都伸手不见五指,穿行其间,犹如置身神秘古堡之内。




塔影千年立,

山河一望中。

彭州三塔不仅是建筑史的活化石,

更是穿越时空的文化信使。

这个周末,

到彭州寻塔,

赴一场与北宋工匠的千年对话!


“听鉴彭州”栏目在喜马拉雅上线啦!

快去喜马拉雅搜索“听鉴彭州”,听见彭州的声音!

本期声音导游


青言


彭州人

配音爱好者

遂宁市女子书协会员

本期《听鉴彭州》由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倾情合作推出!

稿件征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题为“彭州人写彭州”。主要内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风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个景点、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个回忆、一条路、一座山……一切有关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写成文字向彭彭砸来!

投稿方式:请在您的稿件后附上个人简介(姓名+年龄+籍贯+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声音导游征集: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请将您的朗读音频(3分钟以内)与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第246期:

第247期:

第248期:

第249期:

第250期:彭州,你怎么这么好看?!

第251期:

第252期:

第253期:

第254期:

第255期: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96期

文字:刘倩 品鉴彭州

图片:刘海清 杨天 雷田文 张勇 郑小娟 王凤立

音频:青言(段娇)

编辑:刘倩 编审:祁文静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