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已经大学毕业了,没有工作,在家让父母伺候你吃喝,大概就会被戴上一顶“啃老族”的帽子,亲戚朋友看不起你,时间长了,爸妈都会嫌弃你。
传统的“啃老族”早就过时了,有一种新型啃老,不光不会被父母嫌弃,你还能成为他们光宗耀祖的谈资。
表姨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梁从小学习成绩就好,是我们小时候的学习榜样,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大学毕业以后,就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工作。
小儿子张涛和哥哥相反,从小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初中毕业没有上高中,直接就去工厂打工了。
表姨有这两个儿子,过日子真的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不过总算是两个儿子都成了家,完成了人生最大的任务,自己也到了退休年龄了。
本以为,退休之后,就可以安享晚年了,但是,她退休以后却成了一个老年“北漂族”。
大儿子张梁和媳妇儿都要上班,从小孙子没有出生的时候,她就跑到北京照顾,一直到现在孩子上小学了,还是要接送他,做一家的家务。
过年的时候,家庭聚会,好多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了,表姨一只手抱着孙子,对亲戚朋友炫耀,说:“我这辈子算是功德圆满了,养了一个好儿子,又生了一个聪明的孙子,就等着享他们的福了……”
二儿子一家在旁边坐着,二儿媳妇怀里抱着女儿,一脸不屑地看着婆婆,说:“妈,你说这话可要记清楚了,将来不要用我们养老,就指望你这有出息的儿子和孙子吧!”
二儿子张涛没有出息,他早早地出去打工,赚到的钱都是交给父母,父母用攒起来的钱盖了房子,供大儿子上学,给两个儿子娶了媳妇。
小儿子张涛在农村打工,大家眼里没有出息,但是,他真的是自食其力,他们夫妻两个打工,养活自己的孩子,照顾好自己的生活。
大儿子张梁有出息,上学上到快三十岁了,结婚之前,他在北京买房的首付款,是父母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又找亲戚朋友七凑八凑才交上的,直到退休以后还在缩衣节食地还账。
听到父母总是夸奖哥哥,弟弟的心里很不好过,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卑,哥哥为家庭争光,自己为父母抹黑了。
我们经常说,做“啃老族”的人都是可耻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父母会把一些孩子的啃老行为看作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新型啃老”早就改变了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第一,为了经济依赖父母,假装努力的啃老族。
读研、读博,孩子努力学习当然是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把继续求学当作自己的挡箭牌,只要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父母就可以继续供养我。
所以,有的孩子在大学毕业以后,并不想出去工作,于是努力考研,一战失败,还会有二战、三战。
找工作也同样,有的孩子本科毕业有就业能力,但因害怕面对工作压力或追求安逸,不愿出去工作,还美其名曰考公、考编。
就算是考公、考编,孩子本来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在家里全职备考,完全依靠父母提供生活费用。
父母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啃老,却依然用佝偻的身躯去照顾孩子的一切。
第二,家务、育儿依赖型啃老。
有很多孩子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很好,成年以后工作也很不错,但是,依然离不开父母的照顾。
生活起居完全依赖父母的照顾,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在家中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
有的父母是照顾完儿子,又接着照顾孙子,在养育子女方面,孩子也过度依赖父母的经济支持和精力帮助。
父母真的是要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啃老”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年轻人应当独立自主,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父母要避免孩子成为啃老族,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在适当的年龄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整理书包等,逐渐增强其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第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父母要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价值,珍惜财富,不贪图享受,明白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我们要给予孩子适度的挫折教育。
父母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完全顺风顺水的生活环境,应该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锻炼坚韧的品质和应对困境的能力。
第四,父母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不要对孩子太宠溺,要让他们懂得父母的付出并非理所当然,孩子才能学会感恩和回报。
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教育好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把孩子培养成独立、正直、善良、勇敢的人,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