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5月9日凌晨5点,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西港村笼罩在朦胧细雨中,稻虾轮作基地的田埂上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数名身着雨衣的工人深一脚浅一脚踏入水田,弯腰收拢沉甸甸的地笼。随着竹篾编制的笼口被提起,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倾泻而出,在晨雾中溅起串串水花。“这批虾苗4月9日投放,刚满月就长到8钱重,活力足得很!”基地负责人汪贵全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里透着兴奋。

在基地中央的田埂上,工人们麻利地将小龙虾按规格分拣入筐。通体洁净的虾群在电子秤上挥舞螯足,装箱时撞击塑料筐的“噼啪”声此起彼伏。“咱们的虾吃豆粕、啃水草,不投饲料更不用药,肉质紧实没泥腥味。”汪贵全抄起两只龙虾展示,青褐色的背甲泛着金属光泽,腹部白得透亮。现场数名商贩争相抢购,"这种清水虾市场价每斤高出5元,有多少要多少!"

基地采用的“一田两用”模式引发行业关注。据测算,每亩水田年产出小龙虾400斤、水稻1200斤,综合收益超万元。奥秘在于生态循环:龙虾为稻田松土除虫,排泄物化作有机肥;水稻生长时为虾苗遮阴避害,收割后秸秆还田再育虾。“去年试养时周边农户都说‘胡闹’,现在都来学技术了。”汪贵全指着田边举手机录像的养殖户笑道。

首日1000斤龙虾的丰收,让基地团队对“生态账本”信心倍增。眼下,他们正着手将稻虾轮作面积扩至300亩,并试验“莲虾套养”新模式——夏季荷花盛开吸引游客,水下龙虾同步生长。镇农技站站长透露,政府将成立技术专班,把西港经验提炼成《稻虾轮作技术规范》,通过“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全镇发展2000亩生态种养田。

细雨未歇,运输车已载着清晨的收获驶向城市餐桌。这片浸润着智慧与汗水的土地,正以绿色发展的铿锵脚步,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危仁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