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9日讯(记者 赵文硕)如何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怎样给幼儿更好的成长环境?“一老一小”这个民生话题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2025年5月8日,深圳市政协在妇联界别委员工作站举办首场委员讲堂,邀请市政协委员杨雁、陈励聚焦“关爱一老一小 守护朝夕美好”主题,为市民最牵挂的家事寻找更优解。
(点击观看直播回放)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深圳市政协科教卫体委)
让养老服务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年轻有活力的深圳正处于老龄人口上升的趋势。”深圳市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常委、宝安区政协副主席杨雁介绍说,截至2024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2052万人,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157.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7%。预计“十六五”末期,全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之比将超过10%,进入老龄化阶段。
杨雁分享,截至2024年末,深圳全市有养老机构82家,养老床位1.6万余张,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68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87家、长者饭堂和助餐点266家。初步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从率先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到创新闲置场地空间灵活应用机制,试点将政府、事业单位的空置房屋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再到全方位提高居家养老服务品质、科技赋能推动智慧养老发展、成立深圳健康养老学院培育人才,年轻的深圳早在备老的路上行走已久。
杨雁提出,希望深圳未来可以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健全设施规范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制度、加强部门协同、健全综合监管体系,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业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努力构建起“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供给格局,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期盼,让养老服务更加可感、可知、可及。
呵护幼儿的同时 也要建好关爱女性的支持系统
数据显示,在2016-2018年,全市出生率分别达到22.33‰、25.45‰和21.58‰,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市政协委员、妇联界别召集人、深圳报业教育传媒集团总编辑陈励介绍说,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已建成市级各类儿童友好建设点1047个;在1290多座公园增加了儿童活动空间和自然教育设施;建成762个社区儿童之家,实现社区全覆盖;1480间母婴室基本实现了公共场所全覆盖,并创新推广移动母婴室。
在生育政策方面,深圳延长产假至158天,增设15天护理假,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7500至19000元的差异化递进式补贴,并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中明确倾向三孩以上的家庭;在普惠托育服务方面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探索出“国企引领、托幼一体、医育结合、老幼共托、社区互助”等多元化机构建设模式,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成立深圳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提供专业人才规范培训和考核。
陈励提出,建议打造立体支持系统,降低养育成本,如提高补贴力度,增加普惠性托育机构,试点“15分钟养育服务圈”;持续完善资源供给体系,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优化教育资源分布、升级“云端学校”教育平台;为家长和孩子提供全链条式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家庭观引导,实行家长“持证上岗”,推动“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协同共进。
对女性的呵护也是重要一环。陈励表示,建议为女性建立育后岗位保留制度、加强失业保险的就业支持、优化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引导企业支持女性就业与发展,对达标企业给予税收抵免和人才住房配额,同时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提高男性陪产假天数,减轻女性育儿负担。
(深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