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经是几次号召“返乡创业”和“建设美丽新农村”,还下发了红头文件,非常重视。
为什么?因为老乡们都往富裕的地方跑,都汇集到相对富裕的大城市,那么就形成了两极分化。大都市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乡村越来越空旷荒凉,外加诸多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已经到了不能不重视的地步的了。
老乡们为什么不留在家乡建设家乡呢?因为留在家乡,没有就业机会,没有赚钱机会,如何养家?还怎么不会往外跑呢?
几年前,就有过这样的号召的了,媒体上还很配合地做了大量的宣传,但是,效果呢?几乎是没有效果,为什么会没有效果呢?老乡们为什么不积极响应,反而都是置之不理呢?
试想如果是我,我在他乡打工至少还可以赚到钱,如果我积极响应号召,我回到故乡老家了,工作呢?收入呢?既然工作和收入都没有,那我回到老家教我怎么生活呢?等着饿死吗?如果还不想死,既然我还想活下去,我怎么可能会返乡的呢?即便是像当年的“强制遣返”,我也会再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更不要说,要我自己主动返乡了。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如今,按照央视的新闻报道说的,如今的形态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模式,叫做“做县城青年过县城生活”。
自己故乡老家不是没有工作机会吗?不是没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娱乐项目吗?那么,可以选择到县城啊,去做县城青年,去过县城生活啊,虽然不比大城市那么富裕繁华,可是好歹也不像在老家那样咖啡馆都没有一个的啊,县城里吃喝玩乐样样俱全。
最重要,在县城里可以找到工作,可以赚到钱,在距离上,不管是物理距离还是情感距离,和在大都市比较,离家离家人父母都是更近了,照顾起来也更方便了。抛开个人的利益,从情怀上,也算是在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量,也更有主人翁的情怀不是?
相对农村老家,县城的就业机会更多一些,生活设施也更完善齐全,发展县城经济,把县城经济发展起来,然后再带动周边的乡村经济,让乡村经济恢复而后腾飞,这样也就会有更多的外出打工人返乡,留在家乡,何愁家乡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呢?
县城,是一个起步,也是一个中转站,为的,是让家乡不再空旷落寞,而真的如号召的那般成为“美丽新农村”。
那么,离家外出打工的老乡们,到距离大都市和老家之间的县城去,做一个县城青年,过县城生活,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