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年3月15日,马来西亚内阁忽然宣布,重启调查。
他们似乎找到了马航370的位置?
更有新闻报道说,这是新技术出现了,最快10天就能找到。
而且负责搜寻的海洋无限(OceanInfinity)公司则承诺,无发现,不收费。
所以,真相即将揭晓?
然而,就在这一爆炸的消息刚刚传出两周后,海洋无限公司,却忽然停止搜寻,将船开到新加坡待命。
这是已经找到,准备打捞了吗?
还是钱没谈拢,我先歇着?
又或者当真发现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其实,回顾马航这11年来的众说纷纭,我们可以总结出五点悬疑:
第一,坠落的地点究竟在哪儿?
第二,已发现的碎片显示出哪些矛盾?
第三,失踪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四,机长是不是第一嫌疑人?
以及最后一点,第五,海洋无限公司为何如此胸有成竹?
他们真的已经找到马航370了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悬疑1:坠落地点
2024年3月9日,马航370失踪10周年时,这位名叫西蒙·哈迪(SimonHardy)的英国飞行员爆料说,我参加过马航搜索,我知道它的位置,我用了世界上最好的飞行模拟器来模拟飞行,这是一条精密策划的飞行线路。
它被迫降在南印度洋的吉尔文克(GeelvinckFractureZone)断裂带上,这是一条延伸数百公里,平均深度3400米的海沟。
哈迪机长曾参加过2015年的搜索,他坚信飞机最终落在了这个地震频发的断裂带上,他还向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太阳报》解释说,如果你真的能把(飞机)开到那里,几年后,飞机就被会海底地震掩埋,所以它如今很可能不仅在3-6000米深的海底,还被地震所引发的塌方掩埋着。
真的就像有谁不再想让它被任何人找到一样。
虽然,哈迪机长的理论听上去有些阴暗,但其实,官方所划定的最终区域,不仅包括吉尔文克断裂带,还包括其他5条海沟和断裂带,飞行线路真的就像被精心策划过一样,专程开到这里来隐藏……
另外,官方究竟如何得出这一长弧形的坠机区域,具体说来,大概与1颗名叫Inmarsat-3F1的英国卫星有关……
Inmarsat卫星
2014年3月8日凌晨,当马航刚刚飞入越南空管区域后,它突然关掉了各种通讯设备,随即从民用雷达中消失。
接着,我们通过马来西亚军方雷达数据得知。
它在失联后,做出了「战术规避动作」,在270°掉头的同时,突然拉高至13000米,又急速降低至7000米,以低空姿态飞越马来半岛,然后转向西北,并于54分钟后,飞出了马来西亚军方雷达监控的范围,彻底从我们失业中消失。
按理说,之后我们本不应该知道它又掉头去了南印度洋,回想一下,11年前刚刚出事的时候,是不是也有不少人猜它飞去了中亚?
可后来又是怎么确定它没有往中亚飞的呢?
其实,这就是那颗Inmarsat卫星算出来的结果。
Inmarsat,这是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ternationalMaritimeSatelliteOrganization)的简称,它是一家英国上市公司,拥有10颗卫星,如果你购买它的服务,它就会为提供全球卫星通讯。
然后,波音公司是它客户,因此,马航370所使用的波音飞机,就会把很多飞行数据实时传输给它。
它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不怕关机和断电,它不仅靠飞机终端,也靠卫星终端发送握手请求。
这就像我们打电话一样,不仅飞机打给卫星,卫星也会打给飞机,因此,哪怕马航370上各种通讯设备都关了,但它依旧在失联后给370打了7次电话,虽然这7次得到的回音都是“您所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但是,这七次拨打的时间和收到回音的时间都有记录。
因此,我们得到了7个圈。
接着,负责打这七次电话的Inmarsat-3F1卫星是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理论上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约等于定在地球印度洋上空的一个点上,于是,根据计算拨打时间和回音时间的微小时间差,我们就可以计算出,飞机当时大致的飞行方向和飞行高度。
所以,在这个计算完成之后,我们确信,马航370没有飞往中亚,而是最终坠落到了南印度洋上,这样一大片长弧型的区域之内。
可为什么计算的如此「大概」呢?
具体原因主要是两点:
1,同步卫星并非100%与地球静止,握手时间也无法精确到小数点后几十位,因此,计算误差体现到地球上,就是一个长2400公里,宽200公里的巨大弧形区域;
2,十分诡异,8点19分的第七次握手,并非卫星打给飞机的,而是飞机突然发出的,可还没有发完就中断了,因此,这第七圈只是一段「部分握手」信息,专家们无法据此计算精准位置。
接着,为什么飞机会发出这「部分握手」信息?
据推测,它当时应该是坠海了,先前被切断的供电系统,突然在坠海时被接通,于是,飞机终端开机,并尝试自动登录Inmarsat,发来握手信息,可是,只发了一部分,飞机就彻底毁了,信息中断。
以上,就是飞机坠海位置确定的原理。
接着,按理说,黑匣子配备有水下定位信标,会在坠机入水后,主动向外发射信号,以便于搜救,可我们为什么又没有接收到它的信息呢?
黑匣子的遗憾……
说起来十分遗憾,有关黑匣子,这里又有两段插曲:首先,黑匣子上的电池只够用30-40天,可等到澳大利亚救援船赶到时,都已经过去27天了,只剩下13天,要在这2000多公里的地球之弧上找信号?
这真是大海捞针。
其次,当时黑匣子向外发射的信号预计能穿透2000米水深,但很可能,它已经沉到了3-4千米的海沟之下,这也导致救援队难以检测信号。
就这样,我们错过了第一时间,通过黑匣子信标定位飞机的机会。
接下来的寻找,就真可谓是大海捞针了。
从2014年到2018年,各国搜救队纷纷退出。
反而坚持到最后的,是一家商业公司,它就是故事最开始说,无发现不付费的海洋无限(OceanInfinity),它其实早在2018年1月,就跟马来西亚政府签过一次这种无发现,不付费的合同。
但后来,它们的水下机器人也确实什么都没有找到,不得已,截止到2018年5月,马来西亚政府正式对外宣布,终止一切有关马航370的搜寻工作……
家属们绝望了,整整4年的期盼落空,他们想要的真相眼看着,永远消失了……
公众们也渐渐不再关注,一切就像翻页了一样。
但其实,在「遗忘」中,却还有不少人在坚持寻找着真相。
他们其中,有人想到了全球无线电网,有人想到了模拟飞行和更精确的数据计算,还有人则是最简单认为,这附近洋流丰富,飞机碎片很可能跟随洋流漂向非洲,那我们是否可以去非洲捡碎片,再从碎片上分析线索,用来辅助计算飞机的坠毁信息呢?
可是,接下来对碎片的发现和分析,又让整件事儿,出现了几个重大的矛盾点……
悬疑2:碎片矛盾
2015年7月29日,马航失踪16个月后,搜索海域一无所获,可远在3600公里外的留尼旺岛,一个海滩清洁工早上刚刚打开管理处大门,大门前的沙滩里就斜插着一块2米长的机翼碎片。
清洁工名叫约翰·贝格(JohnnyBegue),没走几步,又发现了一个残破的行李箱碎片和两个瓶子,一个瓶子是印有中国字的矿泉水瓶,一个是马来文的清洁剂瓶。
贝格很快意识到,这极可能与马航370有关,于是报警,警方和国际调查团最终通过上面波音777的序列编号确认,这就是马航370的右侧襟副翼(Rightwingflaperon),因为,马航370是当时唯一失踪的波音777飞机。
接着,调查襟副翼专家们发现了这样几个异常点:
1,它四面都长满了藤壶,这意味着它漂浮时,全部都泡在水里,因为,藤壶不能在空气中生长;
2,模拟襟副翼发现,它在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可能全部泡在海里;
3,它的藤壶长度似乎很年轻,根本不像漂了16个月的样子,因为,这是一艘311地震中失踪的小船,发现它时,它也漂了15个月,藤壶长度是这样的。
所以,如何解释这些异常点?
目前,专家们这样解释1、2两点,那就是,它漂流的角度和风向、速度必须在这样一个范围内,才能保证它四周长满藤壶,而如果按照这一数据倒推,那么它的漂流起点有两个,一是更靠北的赤道附近,而第二个恰好是与搜索弧相近的南印度洋北端区域。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襟副翼刚开始和其他大块残骸相连,整个沉在水下,长满藤壶,然后,从大块上脱落,又单独漂到了留尼旺岛。
可如何解释第三点呢?
独立调查者杰夫·怀斯(JeffWise)询问过两位专门研究过这种藤壶(Lepasanserifera)的日本和美国专家后得到的答复分别为,2周到几个月之间,和不到六个月。
所以,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目前碎片显示出来的最大矛盾点。
另外,除了藤壶问题,还有独立调查团队(MikeExner)和澳大利亚交通安全局(AustralianTransportSafetyBureau)都通过分析襟副翼损伤认为,它可能没有”打开“。
按理说,飞机在降落时,这块襟副翼都需要”打开“以减缓飞机速度,但现在它没有”打开“,是否意味着最后时刻,飞机没有做任何减速动作就撞向了海面呢?
这也是我们能从碎片中读出的一大重要信息。
碎片猎人·吉布森
当留尼旺碎片的消息轰动世界后,一个名叫吉布森(RichardGibsonBlaineAlanGibson)的美国人,决定将自己位于老挝的小酒馆交给朋友打理。
他要去做一名全职的碎片猎人,来用更多的碎片来还马航一个真相。
他自称现代版印第安纳·琼斯,来自一个富足的美国家庭。
父亲是加州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参加过一战。
母亲是斯坦福法学院的毕业生,热爱考古和环球旅游,从小就带着他满世界转悠。
因此,2016年,59岁的吉布森前往莫桑比克,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时,他认为,既然留尼旺都已经发现了碎片,那这会儿2016年,碎片应该都漂到非洲东海岸了。
果然,吉布森的判断很准确,2016年2月底,他在莫桑比克的海滨小镇雇船,前往一个沙洲垃圾场寻宝,立刻就发现了这块带有请勿踩踏字样(NoStep)的碎片,后来经鉴定几乎可以肯定来自马航370,是飞机右侧水平稳定器的面板。
但这上面为什么没有藤壶?
也似乎从破损状态上读不出更多飞机信息。
接着,吉布森继续寻找,他又根据洋流预判,在马达加斯加找到了10多块几乎可以肯定是MH370的碎片,然后,十分诡异的一件事儿发生了,那就是,当吉布森将这些碎片交给马来西亚驻马达加斯加大使扎西德·拉扎(ZahidRaza)后,大使意外在市中心被人枪杀……
难道是有谁在阻止调查?
吉布森也认为,自己在调查过程中,多次受到过死亡威胁,也受到过恐吓和网络抹黑。
2022年12月,吉布森更是在马达加斯加的酒店房间被“专业入室盗窃”,遗失了笔记本电脑。
当时,他刚刚发现了一块重要的碎片,是11月17日的时候,一个当地朋友提供线索,带他去到了一位当地渔民家里。
渔民拿出一块长81厘米,宽71厘米的碎片,其中有蜂窝状夹心,很像是马航370上的东西。
于是,吉布森询问渔民,这东西哪儿来到?
渔民答,5年前,也就是2017年,自己海边捡的,当时上面长满了藤壶,自己清理以后拿回家给媳妇当洗衣板,很好用。
听到藤壶,吉布森更加确认了。
但接下来,如何处置这块碎片,他却犹豫了。
本来,先前他一直都交给马来西亚政府,但这次,他决定找专家组自费研究。
结果,电脑失窃案就发生在他做出这一决定以后,后来,专家组认为,这就是马航370的前起落架左耳轴门,然后,通过分析上面的划痕和破碎状态,专家有给出一个重要的推测,认为,飞机在坠毁时,这个左耳轴门是打开的,这也就意味着,前起落架很可能是放下的……
然而,用前起落架放下的姿态入海?
这会发生什么?
毫无疑问,会让飞机立刻解体、破碎……
这似乎与前面,那块襟副翼没有”打开“,高速坠海的结论相符,难道真的是最后一刻,有驾驶员在故意让飞机碎成渣吗?
由于这块碎片,吉布森并没有送给官方研究,目前以上推测也都是某种来自民间的「都市传说」。
目前,虽然已经发现40多块疑似碎片,但官方确认的只有三块。
接下来,我们还是按照官方信息继续往下梳理……
数据大师·让-吕克
针对襟副翼疑似未”打开“的现象,有一位名叫让-吕克(JeanLucMarchand)的法国官方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意味着,在第七次握手圈上,飞机并没有解体,而是滑翔的比先前计算得要更远很多。
让-吕克的结论从数据计算和模拟飞行的角度来给出,他和这位名叫布莱利(PatrickBlelly)的飞行员花费4年时间收集数据、计算、模拟后,于2023年9月,在伦敦举办的皇家航空学会(RoyalAeronauticalSociety)上,给出了这样一个「官方」结论。
这是让-吕克团队当时给出的论文,大家还兴趣可以慢放几秒,查看一下。
让-吕克团队认为,马航370很可能并未解体,而是像哈德逊河奇迹一样,稳稳的停在了海面上,然后逐渐下沉、解体,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目前已确定和几乎确定的碎片都普遍偏大。
也似乎能解释为什么襟副翼上藤壶偏年轻的问题。
因为,很可能,最开始襟副翼在一块超大碎片上,是完全露出海面的,没有长藤壶。
然后,超大碎片破裂,襟副翼才开始接触海水,生长藤壶。
让-吕克的计算和理论近乎完美,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他的计算,将坠机海域缩小了上百倍,几乎就圈定到了这样一个约600平方海里的梯形范围之内,而且这个区域恰好在从前没有搜索的第七圈范围之外。
可是,让-吕克的这一结论又要如何解释第七圈的「部分握手」呢?
如果跃过第七圈后又滑翔很远,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飞机突然开机连接卫星系统,又突然断线呢?
难道这也是有人在操作吗?
接着,与此同时,另外一位无线电专家,又通过另一种方法,计算出和让-吕克完全相反的结论。
无线电专家·戈弗雷
2021年,71岁的退休英国航空工程师理查德·戈弗雷(RichardGodfrey)忽然联系媒体,说自己7年来,每天工作8个小时,总算破解了马航370的谜团——我知道它在哪里。
说着,戈弗雷给出了这样一个比让-吕克还小一丢丢的圆形区域,在让-吕克区东北约1000公里的地方,直径范围仅仅30公里。
如何计算的如此精准?
你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一时之间,戈弗雷成了焦点,原来,他之所以调查马航370,竟是因为他自己就曾是与空难擦肩而过的幸存者。
他说,2009年5月,自己原本买好了从巴西里约飞回欧洲的法航447航班,但临登机前南美这边的业务出了问题,自己当时还很烦躁的把机票往后改签了两周,可哪儿知,第二天就听闻法航447在大西洋中坠海,乘客机组全部遇难的消息……
「我就这样躲过了死亡,要不是上帝的恩典,我也不会如此」从那以后,戈弗雷就开始关注飞机定位和水下搜索的各种技术,这也本就与自己的专业有关,自己曾在参与过波音747、F-16等多种军民机型的航空电子系统开发,也曾参与欧洲航天局与NASA航天飞机的集成与测试。
于是,当2014年退休在家的戈弗雷又听闻马航370的失踪案时,他说,我看到了相似之处,必须深入研究。
可能是一种出于对「上帝恩典」的感恩,戈弗雷研究的特别投入,他亲身造访过发现襟副翼的留尼旺岛,还曾参与计算过襟副翼的漂流路径,但最终让他破解谜团的确实一种名叫WSPR历史信号追踪的技术……
然而,当戈弗雷将这一技术的原理向专家们进一步解释时,他却忽然被视为某种「民科」,他的研究被专家们忽略的。
原理大概是这样的,就是说,地球上有很多无线电爱好者,他们每天都会发出很多环绕地球的无线电波,使用的是一款名为WSPR的通讯协议和软件。
然后,当马航370穿越这些无线电波的时候,就会像我们在飞机场附近听收音机一样,飞机会干扰无线电波,这种干扰就会被全球各地的WSPR用户记录下来,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汇总、计算当时全球各地WSPR用户的历史数据,从而算出马航失踪后的详细轨迹和坠海点呢?
听到这原理,官方专家们纷纷摇头,甚至就连发明WSPR的诺奖得主,无线电领域的教父——约瑟夫·泰勒(JoeTaylor)都跳出来指责他说,我不认为WSPR历史数据能用于飞机轨迹追踪。
但是,戈弗雷却依旧在解释说,只要收集的数据够多,一帧帧的分析足够深入,计算足够细心,我们就能从看似不可能的微弱波动中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马航轨迹,这样就是为什么我足足算了7年,每天8个小时才得出数据的原因啊。
我希望更多的WSPR用户加入,也希望更多的专家来统计、计算这一结果,我希望尽快找到精准的坠海点,还遇难者家属们一个真相……
然而,戈弗雷的声音还是当时被主流的漠视给淹没了。
但总有支持他的少数派,于是,就在这些少数派的继续坚持和计算下,截止到2024年,他们的数据通过多渠道验证,似乎真的可靠,而且,他们的计算结论与襟副翼洋流计算的起点重合度很高。
终于,戈弗雷的努力让澳大利亚运输安全局(ATSB)等官方机构公开称其为“可信专家”,并将其建议的搜索区纳入后续考虑。
同时,为什么今年3月海洋无限公司突然又跟马来西亚政府提出了无发现不收费的搜寻方案?
其实,就是海洋无限的专家团也认为戈弗雷的计算和让-吕克的计算一样,都很靠谱,他们有信心按照这些新数据去找到马航残骸……
然而,戈弗雷的计算中,飞机最终的命运却没有让-吕克计算中那样幸运,大概这么说……
悬疑3:戈弗雷的真相还原?
首先戈弗雷理论指出,马航370上一共有三年套半定位系统。
第一套是应答机,这个在飞机调头前就被人为关掉,为什么这么肯定是人为关掉的呢?
戈弗雷解释说,因为,雷达数据显示,马航370在停止发送高度信息与停止发送位置信息之间有0.94秒的时间差。
这很像是人为转动应答机开关的行为。
如图所示,应答机旋钮从发送全部雷达信息的TA/RA模式一步步旋转到STBY待命模式,需要经过一个ALTRPTGOFF(altitudereportoff)也就是停止发送高度信息的模式。
而如果是遭遇故障或者突然断电,应答机会立刻停止发送一切数据,不可能出现这种先停止发送高度,再停止发送位置的情况,这极大概率是有人在扭转、关闭它。
接着,应答机被关掉后,马航370的第二套定位系统ADS-B,也就随之关闭。
这是一套自动向外广播自己位置信息的广播系统。
卫星、地面基站、其他飞机等等设备都能接受,包括我们手机软件上的那些飞机实时动态图,也是汇总这些广播信息后画出来的。
当这两套系统都被关闭后,马航370就从民用雷达的视野中隐身了。
但是,马航还有第三套卫星和ACARS通讯系统,这也就是前面我们聊过的七次握手信息那套系统,它虽然可以被人为关闭,但却无法阻止卫星按时给它打电话,接着,这个卫星打电话的细节中,又出现了人为操作的痕迹。
关机VS停机
戈弗雷类比说,我们如果手机关机了,那么你朋友在给你打电话时,听到的会是,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而如果是你的手机突然被抠电池,断电了,那么,由于运营商没收到你的关机、断网信号,你朋友将听到的是,你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其实,ACSRS系统「打电话」的数据中也存在这种差别。
如果是人为「关机」,那么卫星听到的应该是「已关机」,而如果是突然断电、「抠电池」,那卫星听到的将是「您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然后,现实情况是卫星在马航失联后打电话了6次,听到的全是「无法接通」,这意味着,ACARS系统不是被人为关闭,而是直接被断电了。
可理论上,波音777会在断电后,自动启动APU辅助电力系统恢复ACARS通讯,但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结果,这也极可能是因为有人手动关掉了APU辅助电力系统的启动……
接着,理论上波音777在主供电和APU辅助供电全都失效后,会自动从机腹下方弹出一个小的涡轮风力发电机,它只能维持最基础的仪表和照明供电,很可能马航370,就是在这种极限模式下,手动向南印度洋深处飞去,又飞了近8个小时,直到燃油耗尽……
很显然,这也是一位极熟悉波音777,驾驶技术极高的飞行员来认为操控,所以,会是谁呢?
这人千算万算,自己必将在三套定位系统中隐身,但他却终究忽略了第三套班定位系统,那就是飞机机身会在主动雷达波中显现出来,马来西亚的军用雷达就是通过发送主动雷达波来继续跟踪了一段马航370的航程。
但是,当370飞出军用雷达的视野后,它以为自己彻底隐身了,但殊不知,它其实还可以被WSPR全球无线电爱好者的「主动电波」所追踪……
接着,戈弗雷给出了他这些年苦心计算出的WSPR追踪路线,与卫星七次握手的信息一一匹配,看来计算方法没错。
然后,在第七圈坠海时刻,戈弗雷又用WSPR计算出飞机上「那人」的最后操作……
最后的操作?
戈弗雷说,为什么会有第七次的「部分握手」信号?
这是飞机在那一刻突然通电后,主动发出的注册信息,可为什么飞机会突然通电?
因为,燃油耗尽,双发熄火,这时,飞控电脑再次检测到「主供电切断」,然后APU再次自动启动,ACARS系统开机,注册。
然而,从注册到「坠毁」只有短短8秒的时间差,「部分握手」信号还没发送完,飞机就在此彻底断电。
接着,这一极速坠毁的数据也从WSPR计算中得出了结果,最后一分钟飞机的下降速率高达每分钟15000英尺(4572米),同时,戈弗雷认为,43件漂浮残骸的损伤也均显示坠毁为高能量撞击。
同时,戈弗雷也同意襟副翼未打开和前起落架被人为放下的理论。
他认为,这都是飞机上「那人」故意摧毁飞机、隐藏证据的「精心策划」,而且,戈弗雷指出,WSPR计算出来的坠机点底下就是一道深4500米的海沟,这说法竟然与最开始的阴暗推论不谋而合……
包括有关「人为操控」的理论,马来官方也有如下发言。
所以,飞机上「那人」究竟是谁?
悬疑4:机长是第一嫌疑人?
2014年案发后,虽然马来西亚方面一直在宣传一个十分积极、正面的机长形象。
但事实上,时至今日,已经有很多资深记者挖出了机长背后不为人知的婚姻失败和性格缺陷。
尤其是这篇在《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上发表的深度报道,调查记者兰格维舍在暗访诸多当事人,包括机长好友、机长女儿后给出结论,机长嫌疑重大。
比如,机长长期在社交媒体上撩骚网红姐妹花,机长与数位空姐有染并被老婆得知,机长女儿表示,那时的父亲显得茫然和不安,我甚至认不出眼前这个人就是我熟悉的父亲,等等等等。
这些有关机长本人和其他的一些非官方「理论」,真的错综复杂,但在官方调查中,机长本人也的确出现了重大嫌疑,那就是在他家发现了一台飞行模拟器,而破解其中被删除的数据,赫然出现了一条与马航370最终坠毁极为类似的模拟航线,难道一切都是他早有预谋?
这些非官方的理论,还有像什么收到遇难者短信,发现疑似马航灭火器,迭戈加西亚悬疑等等猜测与故事,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在戈弗雷的理论中,他认为,机长是第一嫌疑人。
当然,如果换成让-吕克的理论,其实机长的嫌疑也不小,因为要做到哈德逊河奇迹,让飞机滑降到海面,这也大概率必须一位资深机长操控……
至今一切悬疑都还没有水落石出,但种种线索却已经让我们十分接近那块石头,因此,海洋无限公司才会在今年2月再次提出无发现不收费的合作请求。
并且,在3月15日,获得了马来西亚内阁的批准。
但接下来,我们破解最后一个悬疑,那就是海洋无限为何如此胸有成竹?
他们又为何在3月28日突然离开搜寻地,把船开到了新加坡待命?
悬疑5:海洋无限的技术?
首先,得益于戈弗雷、让-吕克和其他一些团队的计算,目前海洋无限所掌握的搜寻范围已经比从前大幅减小。
其次,得益于近几年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他们能更快、更广的处理海底机器人数据,这与之前的全声呐数据分析已经是效率今非昔比,这次的搜索,海洋无限公司将部署一支由HUGIN6000水下机器人组成的舰队,对海底进行全面扫描,最大扫描深度6000米,单次续航100小时,约合4天,作业速度2米每秒,预计部署6-9台HUGIN6000参与水下搜索。
而且操控这些水下机器人的船只也比先前更加先进,只需要16人就能远航工作,而之前的搜索需要40-50名船员参与。
同时,先进的船只也配备一个声呐扫描系统用以辅助水下机器人搜寻。
合同显示,如果发现重要遗骸,那么马来西亚政府支付海洋无限公司7000万美元,如果无发现,不收费。
另外,海洋无限公司这几年的水下搜索战绩也是让人惊叹,比如这里的坚韧号、内华达号,这都是曾经的百年悬疑,尤其是坚韧号,从南极冰海下3000米,挖出了沙克尔顿南极探险队的弃船,这真是某种奇迹……
接着,这里有一个海洋无限公司搜索马航的实时进度网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登陆上去参看。
然而,查看后却发现,海洋无限公司的第一阶段搜索从2025年2月8日就已经开始,从毛里求斯出发,15天后来到了南纬34.2°附近的搜索点,用三台水下机器人搜素了三天。
这个点由戈弗雷的同事:独立调查小组成员,维克多(VictorIannello)和乌利奇(BobbyUlich)提出的,维克多是企业家,麻省理工的核物理工程师,而乌利奇是激光雷达系统的专家,他们的计算原理有点复杂我们不在赘述,总之,他们计算后认为,马航370还有至少一半残骸沉在这个点下,果然,海洋无限公司也率先搜索了他们的理论点。
接着,2月28日,海洋无限调查船返回澳大利亚珀斯港休整,随后,3月6日再次从珀斯出发,前往让-吕克点进行搜寻。
3月11日,到达让-吕克点;
15日,马来西亚内阁宣布,重启调查。
28日,船队离开搜索点返回新加坡待命。
大家观察这个时间线,会不会真的11号左右就找到什么东西了啊?
然后,15日马来宣布重启调查。
接着,船队又用13天确认情况,随后返回新加坡。
对于返回的原因,海洋无限公司说,现在那边南半球是冬季,我们与马来西亚的合同期一共18个月,我们将在今年年底,也就是我们北半球冬天,南半球夏天的时候,再过去,继续执行搜索任务……
这真的是胸有成竹啊,难道最后的答案是让-吕克对了,飞机没有解体,而是平稳的落在了海面上,最终整体下沉?
如今都还躺在海底,等待这今年年底的最终揭秘?
那这样看来,最终的劫机者真的就有可能是技术娴熟的机长了,他将飞机稳稳的降落到海面,然后,他松开安全带?
走出了机舱外?
故事发展到这里,真的很期待今年年底的水落石出了啊,真希望海洋无限不要再说,最终什么都没有发现……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这些迹象真的很像海洋无限已经发现了残骸,但揭晓前必须和各方谈判一样的节奏啊……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