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末随着枪声在克什米尔响起,这起事件不仅成为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更是在印度政府以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恐怖势力为名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下,成为了印巴冲突的又一次导火索。

然而就在5月初,在巴基斯坦媒体的公布下,一份代号为“T-48”的印度绝密文件,直接指控此次袭击实为印度自导自演的“假旗行动”,旨在制造地区紧张局势,对进行巴军事行动的借口。



机密文件的曝光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旅游区针对游客枪击事件的的发生,直接使得印巴局势就此紧张起来的,并多次爆发起了一定的冲突。

在这其中,双方都各执一词的,印度将袭击定性为“跨境恐怖主义”,直指巴基斯坦情报机构支持武装分子实施行动,期间巴方也是进行过多次的解释与疑问,但均被印方进行忽视。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在5月1日,随着一组标注为印度研究分析局(RAW)绝密文件的泄露,撕开了南亚地缘政治最黑暗的切口。

一份标注为“顶级绝密”的7页印度官方文件在社交媒体平台流传,文件显示印度早在4月16日就计划在克什米尔制造恐袭并栽赃巴基斯坦,该文件真实性最初引发质疑,被推测可能是印度政府治理疏漏或巴方信息战手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印度方面无法进行佐证的现状,都为这份文件带来了不少的可信度,也让国际对印度的行径产生了诸多不满。

巴基斯坦电视台于5月1日率先公开代号印度绝密文件,指控印度情报部门策划4月22日恐袭事件,并通过伪造武器序列号、AI生成伪证等手段嫁祸巴基斯坦,此举直接回应印度此前发布的“越境证据”和断水制裁措施。



印方拒绝调查的选择

在这份文件内容中关于“俾路支省关键设施遭袭”的细节在5月2日真实发生,与文件描述高度吻合,强化了指控可信度。

文件指控的“AI伪造视频证据”“篡改地理坐标”等技术细节引发全球关注,多国呼吁建立跨境数字证据核查机制,而印度所谓“恐怖分子照片”被揭露为网络游客照,则进一步削弱其证据可信度。



同时栽赃的链条也是异常清晰的,计划要求行动后立即通过舆论渠道将袭击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俾路支解放军”,并预设舆论引导脚本,包括伪造通话记录与社交媒体账号。

这种手法不仅混淆国际舆论,更将印度包装成"人权受害者",为其后续军事行动提供道德外衣。



更骇人听闻的是,文件中明确标注"伤亡目标为20-25人",要求"优先选择无法背诵伊斯兰经文的男性",以确保死者身份符合"巴基斯坦恐袭"叙事,这种精确到个体的杀戮设计,彻底颠覆了所谓"恐怖袭击"的偶然性。

同时在这份文件中最危险的条款是计划在行动后48小时内单方面废除《印度河用水条约》,这一举动将切断巴基斯坦77%的农业灌溉水源,将冲突升级为"主权资源战争"。



洛佩兹分析指出,此举实质是通过"民生防卫"包装规避《联合国宪章》限制,为军事干预披上合法性外衣,此外RAW要求BLA在72小时内避免攻击中巴经济走廊(CPEC)设施,暴露其平衡大国关系的精密算计。

随着丑闻发酵,印度军方上演"闪电清洗",国防情报局长拉纳中将、北区司令指挥官等3名高官在48小时内被贬至偏远岗位,然而匿名官员透露,RAW行动指令直接来自总理府,暗示莫迪团队早已深度介入。



国际反应不一

文件泄露后,巴方立即公布审讯记录,被捕"恐怖分子"承认受RAW训练,通讯设备编号与印度军工厂记录吻合,这一铁证链条,使得印度"贼喊捉贼"的戏码彻底暴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文件曝光并非孤例,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乔杜里2024年4月30日曾公开指控印度直接策划71起恐袭,并展示出了通信记录、录音等多项关键证据。



RAW前官员披露,自2000年以来,该机构至少策划5起针对克什米尔平民的"假旗行动",累计致死超200人。

而此次文件泄露,不仅让印度"反恐正义"彻底破产,更暴露出其将平民生命工具化的冷血逻辑。

对此巴基斯坦外交部表明,已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文件副本,要求启动独立调查,然而印度方面仅以“虚假宣传”回应,并持续在克什米尔实控线增兵。



但国际社会反应却呈现两极分化,巴基斯坦向联合国提交证据要求调查,向中、俄、土三国提交技术分析报告要求核查,中国对此表示支持并警告印方"不得破坏地区安全架构"。

而美印以“情报敏感性”为由拒绝第三方介入调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敦促双方克制,却未对印度提出直接质疑。



同时此次事件在印度内部也呈现出了不同趋势,印度快报评论称,此举与莫迪政府“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高度吻合,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背景下,制造外部威胁成为其维系支持率的“紧急手段”。

现在在调查之下,若巴基斯坦披露的“机密文件”若获第三方验证,将颠覆传统认知中“恐怖主义受害者”与“幕后黑手”的角色定位,在核武国家对峙与大国博弈的阴影下,南亚地区的和平窗口正迅速收窄。



结语

这组泄露文件不仅揭示了RAW的操作黑箱,更折射出现代情报战的本质蜕变,从单纯情报收集转向主动制造情报,从战术博弈升级为战略欺诈。

国际社会若未能及时识破此类战略欺诈,南亚或将陷入RAW设计的永久动荡漩涡,而全球反恐体系亦将面临合法性危机。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