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基斯坦民众高喊“感谢中国”时,莫迪也在电视上宣称“印度赢了”。同一场冲突,两份战报,谁在说谎?这场荒诞剧背后,藏着三个不能说的秘密……

印巴边境的硝烟尚未散尽,两国民众已陷入截然相反的狂欢。

日前,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巴基斯坦街头,改装成花车的大巴载满挥舞国旗的民众,华人游客记录到有当地人鞠躬致谢,高呼“J-10C太厉害了,感谢中国”;

而环球网消息显示,停火后,巴官方也曾公开表示对中国的感谢。

作为这场短暂冲突中的“胜利者”,巴基斯坦举办庆典庆祝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损失惨重的印度同样开始“举国欢庆胜利”。印度政府正启动为期十天的"爱国胜利宣讲",要把“朱砂行动”的成就,告知所有人。

至于巴方称击落6架印军战机、摧毁俄制S-400系统等战绩,印度一并归为“谣言”。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发表了电视讲话,称炸毁巴方9处“恐怖营地”,让巴方“震惊不已”。



此外,他还坚称停火是因为巴基斯坦给出了承诺“主动求和”,直言印度“赢了”。但是,巴方则表示从未认输,是国际社会的斡旋才让冲突停止。

显而易见,在两国官方叙事中,呈现出了完全镜像的"双赢"结局。那么到底是哪方在说谎?

从官方公布的“阵风”等战机的残骸照片等来看,巴基斯坦取得的成果确实要比印度多。

不得不说,印度洗脑行动从上至下无一例外均被贯彻到底。

莫迪这种“输不起”的话术背后,无非还是政治的算计:承认失败意味着其“大国崛起”叙事破产,这是不可接受的。

莫迪在讲话中还明确提到,现在只是暂停了军事行动,印度将用自己的方式对袭击展开“报复”,甚至还发出了"核讹诈"指控转移视线。

显然,莫迪既要安抚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又要为后续行动留退路。这也意味着,吃了大亏的印度是不会就此罢休的。

对此,巴基斯坦方面也表示,印巴虽然停火,但是长期协商并未达成,希望理智占据上风,但只要印度威胁到了领土主权,那巴方必然会反击。

此外,停火协议墨迹未干,双方就开始互逐外交官。

印度将巴方专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巴方立刻对等报复。



而且,印度将停火称为"重新评估战争的窗口",消息显示其正考虑增加无人机蜂群袭击频率,用布拉莫斯导弹实施远程精确打击。

巴方则加速部署中国提供的防空预警系统,这场矛与盾的升级赛可能比正面空战更危险。

尽管巴外长达尔强调"从未考虑核选项",但当莫迪扬言要打击"恐怖主义滋生的每一寸土地"时,这种熟悉的剧本暗示着冲突远未结束。

整体来看,印巴就是“不战不和”的状态,即便有协议在手,但在没有互信基础的条件下,作用也没有很大。

双方现在仍然在边境地区做着积极的准备,南亚的这颗火种显然还没有被扑灭。

说白了,停火协议更像是一张随时可能撕毁的休战书,根本问题不得到解决,双方再次开战是很有可能的。

而中国的调停者角色也正变得愈发微妙。

虽然中方在冲突爆发后,第一时间分别与印巴高层通了话,呼吁各方克制,希望切实执行停火协议。

但因为中国武器的突出表现,印度媒体开始炒作“中国偏袒论”,在这种情况下,王毅外长“印巴都是中国邻国”的表态,正是在促和与避免误判之间找到的平衡点。



未来三个月可能面临三种可能性:

一是印度转向支持俾路支分离势力继续打代理人战争;二是巴基斯坦利用中国提供的预警系统对印实施“外科手术式打击”;最危险的是美俄借军售升级介入,例如美国向印开放F-35销售。

这样一来,各方似乎都在"适度对抗"中获益。

莫迪借外部危机转移了国内通胀压力,巴军方通过战果巩固了政治地位,中国武器则获得免费实战检验,甚至美俄也乐见军售订单暴涨——只要战火不波及自家利益。

但不可忽视的是,巴基斯坦此次虽取得了胜利,但也面临空前严峻的军事经济双重危机。

据巴财政部数据显示,巴方每日军费消耗高达500万美元,而外汇储备仅剩3个月的进口支撑能力。即便停火后,装备维护、伤员安置等长期支出仍像无底洞般吞噬国库。

反观印度,其"以拖待变"策略已显成效:军力重整进度正在加速,边境极端武装袭击频率也在激增,明显是在为下一轮冲突铺垫。

军事专家指出,印军很可能利用巴方经济疲软期发动突袭,届时巴铁将陷入"弹药见底、外汇枯竭"的绝境。

届时,巴基斯坦可能被迫两线作战——既要应对印军机械化部队冲击,又要镇压境内激增的极端势力。

眼下巴方的出路是紧急缩减非必要开支,优先保障军工生产线运转,同时向中俄寻求装备租赁或分期采购,以应对印度下一次有备而来的冲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