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固阳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案情简介
“这些农民工兄弟都是不远千里从陕西来这边打工的,都是为了养家糊口。这笔欠款拖欠的时间太长了,大家都不容易,希望能尽快拿到工资。”原告代理人无奈地说道。
2019年6月,原告12人在被告企业从事采矿工作,从干活开始,被告企业就一直拖欠工人工资,共计268890元。原告多次催要,被告企业仍拒不支付。2022年9月,原告集体到固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投诉,经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执法大队处理,被告企业仅支付80000元欠款,无奈之下,原告将被告企业起诉到固阳县人民法院。
调解现场
收到案件后,承办法官发现此纠纷案情明了,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委派调解员王冬梅进行先行调解。
“其实我也是受害者,这笔欠款并不是我拖欠的,而是上一个矿主拖欠的。2021年我才接手的企业,这些工人2019年在这儿干活,我也是接手后才知道这些事。”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同时,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2022年他与原告工人代表签了处理协议并支付了80000元,但自接手企业后,投产手续一直没有批复下来,现在企业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争取早日生产,等企业复工复产后,会分期给付,但是具体给付时间不能确定。
由于此案涉及农民工讨薪,属于社会民生问题,固阳县人民法院采取“支持起诉+人民调解”的办案模式,联合县综治中心,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对当事人释法说理。经过多轮的耐心调解,最终促成被告企业与原告代理人达成还款协议,被告企业承诺按月分期支付,年底前全部结清,同时进行了司法确认。
该案例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劳动维权领域的实践创新,通过构建“法律震慑、情理感化、机制保障”三位一体的解纷体系,依托固阳县“一站式”调解机制和多方联动优势,精准援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高效化解欠薪纠纷,既强化了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又彰显基层社会治理的司法温度,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劳动者权益保护提供了可量化、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供稿:立案庭 王敏
签发:荀利红
编辑:固法融媒体工作室
审核:朱丽娜 杨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