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又爆出大丑闻,看得人直叹气。

01

26岁男子骗百万公款

案子的主角,是26岁的Shyamal Shah,担任奥克兰水务公司Watercare网络工程师期间,挪用了103.9万纽币公款


他的作案手法,非常的简单粗暴。

警方的案情摘要中提到,Shah自己捏造了两个假的公司名——一个叫“Gardener Construction”,另一个叫“Ben Gardener”。

他假装这两家公司是Watercare的正常合作方,给 四家Watercare供应商开具发票。

承包商收到这些发票后以为是真的,就在加价后先打钱给了Shah设下的账户,然后再把这笔款项加上服务费,转头向Watercare报账。


就这样,Shah用这套“绕一圈”的方式,把一百多万纽币从公款中转进了自己口袋。

从2023年7月19日至2024年11月8日期间,他共接收了40笔欺诈付款,总额为1,039,146纽币。

Watercare首席执行官Dave Chambers表示,公司正寻求从这位前员工处全额追讨款项。


事发时,Shah已经递交辞职,并正在履行离职通知期,欺诈行为于去年11月被发现。

“我们对这一事件极为重视。必须强调的是,Shah是单独作案,其他Watercare员工未涉案,供应商也并非有意同谋。”


其中一家供应商总经理表示,他们公司曾收到一张“Ben Gardener”开具的发票,金额约为11万纽币。

一个地方政府员工竟能做到这种事,令人失望”他说,他认为自己和Watercare方面都应该有更完善的核查机制。

Waitakere区议员Ken Turner是Watercare董事会的观察员。


Turner 指出,市议会及其附属机构在承包商和供应商方面采用“优先供应商系统”,导致一些小供应商被要求通过主承包商来开具账单,这为某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设计骗局,欺骗Watercare。

Shah已承认以欺骗手段获取财物的罪名,将于7月8日被判刑,他面临最高七年监禁。

02

水务局丑闻不断

虽然Watercare首席执行官说这只是个个案,但是Watercare早就在坊间被传丑闻,表示这个单位“烂透了”

多年来,Watercare因水费过高和污水排放污染港口而饱受批评

三年前的一份爆料揭露,这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的腐败和失职正隐藏其内。


爆料贴提到:

“多名匿名员工披露,Watercare存在严重的问题,包括:用不合规设备检测水质、篡改水样数据、缺乏独立检测,甚至用旧数据伪造报告。

“自来水中氯含量不稳定,长期饮用可能对健康有害。


污水处理方面也不乐观。Mangere处理厂多次险些溢出原污水,部分关键设备的安全机制被禁用或安装错误,造成严重隐患。

“此外,大量新采购的设备下落不明,部分承包商提供劣质产品却收取高价。

“公司内部风气亦令人震惊——上班睡觉、裙带关系、偷窃材料、贪污回扣成风。

“一些经理只和特定公司交易,收受酒精、工具甚至“成人招待”,却为一线员工配发最基础的安全装备。

“Watercare还被指浪费纳税人的钱,如斥资五千万建一座只用一年就闲置的水厂、花千万开发却迅速废弃的工作调度App。”


Watercare可谓槽点拉满,让市民很是不满。

知情不报,欺骗民众

例如2019年,从2月中旬开始,奥克兰南部Māngere污水处理厂附近出现持续恶臭,引发至少20起居民投诉。

虽然Watercare在2月14日已知情,但直到3月5日才通过社交媒体向公众说明,引发居民不满。


有居民抱怨家中窗帘、地毯都沾染异味,质疑为何问题持续数周却迟迟未解决。

Watercare称其已通过社媒、会议和官网积极回应,但居民普遍认为沟通过晚,要求更透明及时的信息公开。

水费疯涨,服务堪忧

根据政府批准的Watercare新章程,未来三年水费将每年上涨7.2%,2028年再上涨5.5%。

虽然这比原计划的25.8%涨幅有所减少,但居民仍需承担累计30%的涨幅。然而,服务质量并未随之提升。

水管老化,事故不断

2024年2月,Remuera路上连续发生三次主要水管爆裂,导致部分居民长达八小时无水可用。

虽然Watercare表示正在更换老化的水管,但频繁的事故让人质疑其基础设施的质量。

不止是奥克兰水务局被吐槽。

今年3月份一份独立报告披露,惠灵顿水务局(Wellington Water)的工作人员在发现预算建议有误后,竟花了四个月才告知地区议会,导致议会在三年内需额外承担5100万纽币的支出

惠灵顿市长Tory Whanau和大多数市议员,当时正式请求惠灵顿水务董事会主席Nick Leggett辞职


AECOM和德勤对惠灵顿水务的调查摘要公布,报告指出其维修支出远高于其他四个城市,同时在承包商管理和财务监督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2024年年初的新西兰华人公务员摸鱼案,也就发生在惠灵顿水务局。

当时一名华人员工因为发布网络视频声称自己在工作时间"摸鱼"而接受调查。

这段视频发布在网上,视频展示了这名女子在位于Lower Hutt的惠灵顿水务局大楼上班的情况。


她用中文说,自己已经在家里半躺式地工作了两天,而且其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

她还在视频中称:“打印东西也是摸鱼的一个好办法。"


当时正值惠灵顿地区因为管道老化,惠灵顿地区有45%的水因泄漏而流失,水务局竭力呼吁市民今年夏天节约用水的节骨眼上。

民怨本来就挺大,出了这么个事情,当时被网友批得不轻

也有华人抱怨她因为出了这档子事,以后华人进新西兰政府工作难度又加大了。


03

期待垄断被打破

不过大家也可以看出来,在水务局上班,确实是个肥差。

Watercare之前的首席执行官Jaduram的年薪,在其任期内从2016年的 60.5 万纽币上涨至77.5万纽币,最终在2020年达到 82.5 万纽币,成为奥克兰市议会及其控制的机构中薪资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一边有人借机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民众却为不断上涨的水费焦心。


他们又算是垄断企业,态度也不是很好,有华人网友表示“和他们打交道非常难”,但又没有办法。


管理混乱、监督乏力、内部缺乏问责,也许这就是正是水费如此高昂、管网系统年久失修、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

水务局身为政垄断型服务机构,却屡屡曝出贪腐、效率低下的问题,本质上是体制性病灶。

当下它早已失去了公共服务机构应有的透明度和责任感,反而成了纳税人“不断输血”的灰洞

有华人之前也吐槽,说“Watercare像是个大土匪”。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务局是否应被彻底市场化、引入私有化机制,成为摆在公众面前的现实问题。

只有打破垄断、让真正高效、有创新力的团队参与进来,才能促进行业洗牌和治理结构重建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奥克兰的自然条件——雨水充足,这其实为分布式、去中心化的家庭雨水回收与污水处理技术提供了绝佳试验场。

未来,若有科技公司能够研发出可在家中安装的小型净水与污水处理系统,让居民自给自足,将极大减轻对水务局这类官僚机构的依赖。

一旦形成用户侧的“技术独立”,水务局的垄断地位自然会被动摇,倒逼其改革甚至重构。

今年2月,新西兰在全球最廉洁国家的排名中下降一位,跌至第四,创下有史以来最差成绩,数据来自透明国际的“腐败感知指数”。

透明国际新西兰分部首席执行官Julie Haggie表示,新西兰得分下降令人担忧,多年来面对腐败压力的应对“乏善可陈、自满懈怠”

从‘知名清廉国家’到一桩桩公共部门翻车案,新西兰到底怎么了?

ref:https://www.rnz.co.nz/news/chinese/506401/article

https://www.stuff.co.nz/nz-news/360672788/man-faked-x-rays-and-pretended-be-doctor-30000-insurance-payouts

https://www.nzherald.co.nz/nz/auckland-watercare-engineer-pleads-guilty-to-1m-fraud-faces-up-to-seven-years-in-prison/GZEVWIUPOJBJ7IY2JURUUUMCDU/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