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停诊,患者被迫转院,医护含泪坚守,院领导集体痛哭。当医疗行业的伤口被撕开,我们还能为医护群体做些什么?

为什么成立十多年的二级医院会宣告停诊?为什么医院账上资金连下月工资都发不出?为什么医保金成了悬在院长头顶的"断头铡"?为什么医保成了压垮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



今年4月初,江西抚州东信第六医院发布《致全体同仁的一封家书》。



4月2日起,医院的门诊、急诊和住院收治服务均已暂停。该医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民营二级综合医院,开放了近500张病床,3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有411名医护人员。此前发展良好,高峰时年收入超2亿元。



据显示,医院停诊原因,是医保支付冰封期长、账面积压应收款,导致财务赤字蔓延,账户余额无法支付下月薪资。有员工反映:医院从去年开始就有拖欠绩效超半年的情况,医院业务量下降、曾违规被监管处罚上百万,也是停诊原因。





最近2年来,因为没钱,整个医疗体系都大喊降本增效,而民营医院更是头破血流。河北投资20个亿的南湖三甲医院说关就关,深圳高端妇产医院说停就停,患者还在输着液就被通知卷铺盖出院。为啥民营医院集体扑街了呢?四大原因:



第一、没亲妈疼。公立医院再不济有政府发补贴,民营医院全得靠自己挣。

第二、医保支付方式变了。以前按项目收费,多少能挣一点。现在按病种打包收费,院长算账算到头皮发麻,才发现做个阑尾炎还要倒贴500块。另外受各种地方影响,医保支付期长也是个问题。

第三、疯狂扩张作大死。前几年环境好,有的老板把开医院当成了开快餐店,砸几十亿疯狂扩建新大楼新分院,背上了每月几百万的贷款,结果发现医保控费时代来临,患者也根本没那么多。

第四、医保监管升级。压力之下,有的医院铤而走险违规骗保,被抓后罚款百万,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5年,医疗行业寒冬期可能会更加严酷。30%的民营医院将面临破产风险,公立医院的财政补贴情况也不容乐观,严重地域的医护收入可能还要再次消减。老龄化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补助、医保和医院运营困境等问题,医疗体系每个医护救死扶伤的滚烫初心,可能就此熄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