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命草评诗
第583首
原诗
纯棉的母亲
文/于坚
纯棉的母亲100%的棉
这意思就是俗不可耐的
温暖 柔软 包裹着……
落后于时代的料子
总是为儿子们怕冷怕热
极易划破在电话里
说到为她买毛衣的事情
我的声音稍微大了点
就感到她握着另一个听筒
在发楞 永远改造不过来的
小家碧玉到了六十五岁
依然会脸红在陌生人面前
在校长面前总是被时代板着脸
呵斥 拦手绊脚的包袱
只知道过日子 只会缝缝补补
开会 斗争她要喂奶
我母亲勇敢地抖开尿布
在铁和红旗之间美丽地妊娠
她不得不把我的摇篮交给组织
炼钢铁 她用憋出来的普通话
催促我复习课文 盼望我
成为永远的100分
赏析
今天分享的是鲁奖诗人于坚的诗《纯棉的母亲》,这是一首解构母亲生活的诗,从诗人的语句中,可以读出母亲的朴素,女性的羞涩,对子女的爱和期望,以及身上特有的时代烙印。一代人有一代的追求,诗人笔下的母亲只为能创造更好的生活,教育子女成才,这是父母的共性。在母亲身上有俗不可耐的温暖、柔软、包裹着落后于时代的料子,这一特别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母亲身上的传统个性。
诗人把母亲比喻成纯棉的,这是超越常规思维的表现方式,给读者一个不一样的思维体验。在文字和修辞上,诗人是下了一定的功夫的。在对日常交流的过程中,诗人也截取了一些生活片断,比如在电话里谈到对诗人的嘘寒问暖,以及诗人为母亲买毛衣,这些日常事件,通过诗人情绪化的表达,仿佛别有一番味道,从句式到句意打破了常规的理解方式,无形之中,迫使读者更加聚焦于文字,在文字中体会两代人的情感。
在此诗中,诗人是这样描写母亲的,“永远改造不过来的”“小家碧玉到了六十五岁”“依然会脸红在陌生人面前”“在校长面前总是被时代板着脸”“只知道过日子 只会缝缝补补”,这是非常有时代特征的,诗人对母亲的书写也是多维度的,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母亲柔弱的一面,这是生活赋予的。然而,在谈到母亲工作时,又是另一种状态,诗人写到母亲的勇敢、坚韧和雷厉风行,以及伟大的母性。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我们又重新读到了诗人母亲的独特魅力,仿佛有钢铁般的意志,又对诗人有无限的期盼,在诗人的学业上,可以看到母亲的关心程度以及量化标准,仿佛母亲把自己100%的棉传递给了诗人,以此让诗人成为永远的100分,前后形成了呼应。
诗人尽乎白描的书写,因为事件的不同,情绪的起伏非常明显。诗人通过事件刻画母亲,将母亲置于事件中,显得更加鲜活,有血有肉。诗人对细节的捕捉,让母亲的个性进一步彰显,而且具有典型性。诗人笔下的母亲形象,从时代的角度来考查,是具有普遍性的。迫于时代的局限,母亲在思维及行事风格上,必定是与诗人有巨大的差别的,但是,唯有爱是永恒不变的。这首诗的书写,为我们读懂母亲,拓宽了思路,有了新的切入点。以时代为背景,以个性为出发点,是不变的要点。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诗人简介
于坚,男,1954年8月8日,出生于昆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80年代成名,为“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作品《只有大海苍茫如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年—2006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联合报》十四届诗歌奖。人民文学诗歌奖、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9年5月15日,首届吕梁文学季“吕梁文学奖”揭晓,年度诗歌奖授予于坚的《大象十章》(组诗)。 2019年8月,于坚《大象十章》荣获第七届花城文学奖诗歌奖。
往期诗评
格命草
格命草,自称诗者,读睡诗社创办人,《读睡诗选》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主编出版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目前选评经典诗歌,名人名诗500余首,《格命草诗评(一)(二)(三)(四)(五)》已完成,诗评系列丛书正在持续创作中。付费评诗,付费写诗评集,付费推广诗歌,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 gemingcaoa 详谈)。
关注格命草,一起读经典
赠送您诗集《读睡诗选》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
《格命草诗评(第二辑)》
《格命草诗评(第三辑)》
《格命草诗评(第四辑)》
《格命草诗评(第五辑)》
《格命草诗评(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第四辑)(第五辑)》历时一年多,共收录诗评500篇,72万多字,目前头条阅读量110多万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30多万次,百度阅读量55多万次,时机成熟会正式出版。欢迎收藏阅读。关注格命草微信公众号,阅读最新诗评,如需付费评诗,付费推广诗歌,付费写诗评集,个人诗集出版,可加格命草微信:gemingcaoa 详谈)。
格命草主编出版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