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黄金水道”上的三榕港。 记者 吴勇强 摄

依水而生,因港而兴。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肇庆水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通航条件优越。近年来,我市积极抢抓“海上新广东”建设机遇,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江内河航运枢纽中心为目标,秉持“联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做活水文章”的建设思路,立足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推动“黄金水道”进一步发挥“黄金效益”。

围绕肇庆港发展定位和临港产业园区规划需求,近年来,我市坚持项目新建与现状升级改造同步推进,带动全市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即将超亿吨级大关。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0个现状码头升级改造,正在推进9个水运建设项目。随着这批码头项目建成,全市将新增泊位34个,新增年吞吐能力1.2亿吨,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将达到1.76亿吨,较目前增长两倍以上,基本可满足肇庆及周边地市近中期出货需要。

“我们以强化向上沟通为支撑,以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审批模式为抓手,以争资融资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为保障,以定期晾晒通报督办为驱动,全面加快新建码头落地建设。”市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长岗、九市、悦城、新基湾四个省重点港航项目为例,目前四个项目整体建设进度符合施工计划和节点要求,九市、悦城、新基湾码头项目争取在今年年底达到交工验收条件;到2026年底,封开长岗码头实现交工验收并全面投运。

为切实提升现状港口运力,助力港口企业提质增效,我市交通运输系统大力开展一线调研及政策宣贯、行业培训,落实精准指导,有力带动大部分企业由观望态度转化为“我要干、加快干”的良好氛围,推动新港码头、四会骏马水泥码头等10个现状码头完成升级改造,改造比例占现状码头一半以上,提升港口通过能力约1200万吨/年。

港口码头绿色化改造步伐也在加快。2023年,德庆港区西江能源枢纽中心(德庆)项目一期LNG加注站工程正式完工,并于次年3月开始试生产。目前,该项目累计已完成LNG加注量2229吨,服务船舶552艘次,有效填补了我市港航领域绿色能源加注的空白,为推动航运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肇庆境内现有西江、北江、绥江、贺江等主要通航河流,总通航里程达691公里,其中西江肇庆流域长达225公里,已达到内河一级(3000吨级)通航标准。依托四会港、肇庆新港、三榕港和高要港4个已成规模的港口码头,我市通过创新“组合港”“一港通”联运新模式、深化落实船舶转籍“不停航办证”、加大水运企业引进力度等举措,不断提升现状港口码头运营能力。

据统计,过去三年,全市累计完成水运项目投资超40亿元,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超过6500万吨,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全市货物吞吐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第一季度全市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606万吨,同比增长38.9%。目前,我市内河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连续三年位于全省前列,珠三角排名第一。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再造“海上新广东”黄金发展机遇,继续把西江“黄金水道”这篇水文章做好,全力以赴强港口、畅航道、兴航运,助力肇庆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江内河航运枢纽中心。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谢江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