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不管是建房选址也好,还是葬坟选址也罢,对周边的环境取舍,都非常用心。其中对“门前”的环境选择,是重点关注之一。

农村有一句老话说:“门前眠弓案,金银积千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话中的“眠弓案”是什么样的地形呢?



一、“眠弓案”的地形

“眠弓案”,指住宅前或坟墓前的案山,其形状像一张眠弓一样。我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对“案山”这个民俗名词已经进行了详细解释,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前往翻阅,这里就不赘述了。

在农村,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这类俗语非常熟悉,类似这句俗语,随口能说出多句来,并能将这种地形娓娓道来。

比如,“外拱千重,不若眠弓一案”、“眠弓一案,金银千万”、“穴前得眠弓一案,家中积钱千万贯”等。

在农村,除了“眠弓案”外,还有“眠弓水”之说。只是“眠弓案”指的是案山,也称案砂,即住宅或者坟墓前方,距离较近的低山或高地,城镇也指建筑物。而“眠弓水”指流水,即江河、溪流、水渠水沟等。



“眠弓案”的形状,通常指低山、高地或建筑物,像静静地摆放在前面的一张弓,即在睡眠中的弓,也就是案山呈弧形或半圆形。这样的弓,既没有人拿在手上,也没有被人开弓。其中,弓的弦的一面,朝向住宅或坟墓,而弓背则朝向外。

在民间,也有的人说,“眠弓案”的形状,低山或高地就像一个侧卧蜷曲睡觉的形状,其身体为一张弓形,面朝房屋或坟墓,而背部朝外。

如果“眠弓案”是相反的方向,即低山或高地弓背朝向住宅或坟墓,弓弦朝外,那就是民间所说的“反弓案”,是不好的环境。



二、民俗中“眠弓案”的作用

对于“眠弓案”在民俗方面的含义,通常受我国古代风水习俗的影响,各种地理典籍中有涉及。比如,《地理辟径集》上说:

“如人坐,如人卧,只是胸前有手过,又曰古人一字值千金。高要齐眉低齐心。又曰外拱千重,不如眠弓一案。又曰欲求真的,远朝不如近朝。”

由此,在农村,不论是村庄选址或者个人建房选址,还是葬坟选址,人们认为,前面比较近的地方,有“眠弓案”,是比较理想的环境。

古人认为,案山的作用主要是可以更好的藏风聚气,象征着“财气环绕”。

然而,我国古人选择居住环境,或者是葬坟环境,通常是从全局来看,并不是说,只要前面有“眠弓案”,就是理想的环境。



以藏风聚气的环境来看,以山地来说,选择的环境,必须要有后玄武山,左右龙虎砂,前面朱雀的前方还要有朝山。这些屏障在藏风聚气中起到主要作用。“眠弓案”只是这中间的一环,也就算是锦上添花了。一般将两者统称为“朝案”,也就是朝山和案山。

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躲避冬天的寒冷的北风,又可以吸纳热天的南风,并让南风形成环流,从而形成局部的小气候。这种局部的小气候,冬暖夏凉,有利于农业生产,比如,收集雨水、收集肥土、避免水土流失,使粮食生产获得稳定的收获。

“眠弓案”离房屋较近,又属于低山或高地,又容易形成小气候中的小气候,使人居环境比较舒适。民间认为葬坟与建房同理,因此,也将这种选址方法应用于葬坟的选址中。



另外,“眠弓案”对居住者,从心理上来说,更具有安定作用。

一方面,人在坐下的时候,前面摆了一张桌子,与不摆桌子,在感觉上就不一样。至少坐在那里,前面伸手就能把放在桌子上的人,感觉不太累,做事也方便一些,而前面没有桌子的人,感觉就要累一些,做事也不是很方便。

因此,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开会、读书、座谈、吃饭等,前面都要摆个桌子或者案桌,这就是其原因之一。

人们由此也就联想到,房屋就像是一个坐在那里的人,前面有案山,就像在坐着的人前,摆放了一张桌案,让房屋舒服一些,让人看起来也要舒服一些。



另一方面,“眠弓案”有一个特别,就是向前方凹去,让人感觉是一种退让,视野要开阔一些,民间叫“有情”。相反,如果是反弓形状,则给人有向房屋紧逼的感觉,显得很“无情”。

古代为冷兵器时代,弓箭是主要武器之一。如果有人拿弓箭时时瞄准另外一个人,这个被瞄准的人就会时时忐忑不安。相反,如果有弓箭在手,随时可以拉弦防御,那心就要安稳多了。

建房就是要让家人有一个安稳的环境,同样,葬坟则是为了让后来看到环境后,心得到安稳。

三、为何民间说“眠弓案”主聚财?

古代认为,“气”随形走,“眠弓案”为弧形地形,能减缓气流速度,使生气能够在住宅前面凝聚,避免生气快速散去。



按照风水习俗的说法,“气散则财散,气聚则财聚”,而“眠弓案”的作用就是藏风聚气,也就被认为是聚财的地形,所以才有“金银积千万”之说。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老话中的这种说法并非绝对科学,也没有得到科学证实,我们只以视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隐喻,其目的是为了强调藏风聚气的环境,对住宅具有积极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好的人居环境,有助于居住者集中精力发展事业,从而积累财富。



总之,“门前眠弓案,金银积千万”这句老话,是古人对理想居住环境的一种总结。现在我们可以将这种传统观念,视为一古代的文化现象,同时也可以视为对宜居环境的审美与心理认同,但是,我们不必过分迷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