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关税谈判这两天成为国际焦点,而特朗普最新的一番言论,更是让这潭水掀起了新的波澜。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天(5月8日)暗示,将于周六举行的中美高级别贸易谈判是中方主动提出的,并且宣称他不会为了让北京来到谈判桌而对中国降低关税。这一言论瞬间吸引了全球媒体的闪光灯,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官方发布的消息。美国于当地时间周二宣布,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将前往瑞士日内瓦。而中国商务部也在北京时间周三确认,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本周末将在瑞士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中方明确表示,此次“进行接触”是对美方信息进行了“认真评估”,并“在充分考虑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国业界和消费者呼吁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是应美方的请求进行的。但特朗普却在白宫举行的美国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的宣誓就职仪式活动上,否认道:“他们说是我们主动的?我觉得他们应该回去看看他们的记录。 ”这般言论,无疑是在给此次谈判的背景蒙上一层迷雾。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为了让中国进行谈判而降低关税时,特朗普果断回答:“不。” 他还强调:“我们以前在对华贸易上每年亏损一万亿美元——实际上还不止。你知道我们现在损失了什么吗?什么都没有。还不错吧。”自贸易战打响以来,美中双方似乎都不愿意让人看到是自己首先退让。可这场即将到来的会晤,标志着本轮中美贸易战打响以来两国首次举行高层谈判,也让美国和中国的股市受到提振。这背后,显然有着更复杂的利益考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此次会谈的目的是缓和局势,这是第一步,然后才能向前推进。但目前的关税局面真的能如特朗普所想,一直持续下去吗?美国国家对外贸易委员会负责人杰克·科尔文指出,目前的关税局面无法持续,如果持续数月或数年,可能对两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我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迹象,他们在谈,这似乎是一系列缓和举措中的最新一步。”他说。而克雷格·辛格尔顿却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美方没有作出任何让步的情况下同意谈判,“这说明关税正在产生预期的效果”。但这种观点,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在中国外交部周三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提问:“中方此前的立场是,除非美方降低或取消关税,否则无意同美方谈判。现在在美国既没有降低也没有取消关税的情况下,中方同意同美方举行会谈,为何改变立场?”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明确回应:中方的立场没有任何改变。这场关税战是美方挑起的,如果美方真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并且,此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同时我们也多次说过,中方对对话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对话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任何形式的施压、胁迫,对中国都是行不通的。中方将坚定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维护国际的公平正义。”林剑的回应,掷地有声,也将特朗普的不实言论击得粉碎。
回顾近期美方动态,此前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态度就多次反复。他起初提及“准备对中国大幅降低关税,但不会为零”,后续又声称“中美双方正在谈判”,但被中国外交部澄清并没有此事。消息人士透露,在特朗普释放一系列缓和信号没有结果之后,他语气强硬起来,表示“除非中国先进行让步,否则美国不会减税”。如今,又出现这样颠倒黑白的言论,着实让人捉摸不透其真实意图。
从实际情况来看,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并没有让其获得预期的利益。美国消费者承受着物价上涨的压力,美国企业也面临着成本上升、市场份额下降等困境。而中国经济凭借着强大的韧性和广阔的国内市场,以及积极拓展的国际合作,并没有被美方的关税大棒打倒。中方此次同意与美方进行接触,是基于对全球经济形势的考量,以及推动解决问题的诚意,但这绝不意味着中方在原则问题上会有丝毫退让。
在这场关税谈判的博弈中,特朗普的言论或许只是其谈判策略的一部分,但事实真相不会被掩盖。中美双方只有基于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真诚地进行对话和协商,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而不是一方试图通过不实言论和强硬态度来迫使另一方屈服。全球都在拭目以待,看这场中美关税谈判将走向何方,是峰回路转达成共识,还是继续在迷雾中徘徊,让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