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却已深刻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廉价无人机的广泛应用让以重型装备为核心的陆军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于是,美国陆军痛定思痛,宣布淘汰包括M-10轻型坦克、悍马军车、联合战术车辆JLTV、MQ-1C灰鹰无人机乃至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内的一系列传统装备,试图加速无人机作战改革。
传统陆军装备的弱点在无人机面前暴露无遗。坦克和装甲车虽然拥有厚重的装甲,但在无人机的高空侦察和精准打击下,难以隐藏行踪,且机动性不足以躲避攻击。武装直升机如AH-64D阿帕奇,虽然火力强大,但其高昂的维护成本和对后勤保障的依赖,使其在面对无人机集群的饱和攻击时显得力不从心。大型无人机如MQ-1C灰鹰,战场生存能力极低,造价高昂且易被电子战干扰,远不如廉价无人机灵活高效。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传统陆军装备的设计理念源于冷战时期,强调正面交锋和高强度对抗。然而,现代战争的形态已发生根本变化。无人机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将火力投送和情报收集能力下放到单兵或小规模单位,彻底改变了战场的节奏和规则。美军过去引以为傲的重型装备体系,在这种新模式下显得笨重而过时。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无人与有人装备融合方面走在了前列。解放军不仅大规模列装各类无人机,还通过系统性改装,将无人机与传统装备深度整合。例如,解放军的坦克和装甲车部队已开始配备小型侦察无人机,用于实时战场感知;步兵单位则广泛使用FPV无人机与传统火力协同作战。更重要的是,解放军通过构建“网络化作战体系”,将无人机、电子战装备和有人平台无缝连接,实现了从单兵到指挥中心的全面协同。
解放军的成功得益于其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早在10多年前,解放军就已开始探索无人装备的体系化应用,并在演习中不断验证无人+有人作战模式的可行性。与此同时,解放军在人工智能、5G通信和电子战技术上的投入,为其无人作战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加上中国拥有最完善的廉价无人机产业链,拥有全面普及无人装备的物质基础 和技术潜力。这种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路径,使解放军在现代战争的转型中占据了先机。
俄乌战争的教训让美军清醒认识到,无人机已彻底改变地面战争的模式。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宣布的改革计划,堪称美军近年来最大胆的转型尝试。美军计划为每个步兵师增配1000架无人机,发展以无人机、电子战和小型步兵车辆为核心的作战力量,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更分散、更精准的战场网络。为此,美军正与乌克兰军方及其军事承包商密切合作,学习乌克兰在无人机作战中的实战经验。
然而,乌克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在战争中的“被迫创新”,其无人机作战体系更多是临时拼凑,缺乏长期规划和系统性整合。美军若想真正复制甚至超越乌克兰的成果,必须在技术、组织和文化层面进行全面变革,注定充满阻力。
首先,传统装备的淘汰将直接冲击美国庞大的军工复合体。坦克、装甲车和武装直升机的生产涉及众多利益集团,这些集团在国会和军方内部拥有强大的游说能力。取消相关项目可能引发激烈的政治博弈。其次,美军的组织结构和作战理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以重型装备和大规模联合行动为核心,转型为以无人机和分散作战为主的模式,需彻底重塑训练体系和指挥链条,这对美军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此外,美军在技术层面也面临瓶颈。乌克兰的无人机作战高度依赖商用技术,而美军出于安全考虑,更倾向于开发专用军用无人机,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研发周期。同时,美军如何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高效的无人+有人作战体系,是一场技术与时间的赛跑。
总体而言,无人机的惊人表现,为传统陆军装备敲响了丧钟。解放军在无人+有人装备融合上的系统性探索,为现代陆军转型提供了更具启发性的范本。美军的改革能否成功,不仅关乎其自身的战斗力,更将影响未来全球军事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