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当局又搞大动作!去年底提前两年完成千枚导弹生产目标,现在16条产线全开,连美国军火商都直呼离谱。靠着半导体产业的技术红利,台湾正把自家导弹库塞成"刺猬",但真能挡住解放军?

咱们掰开揉碎看看这六款"看家法宝"的虚实。


先说那个号称能飞621英里的"剑翔"自杀无人机,摆明就是冲着解放军雷达去的。三角翼造型抄以色列"哈比",但5小时滞空时间确实阴险——蹲在台海中线等解放军雷达开机再俯冲,310英里时速撞上去够狠。更绝的是台媒吹嘘能从金门打到大陆纵深,真当东风快递是摆设?

"万剑弹"才是真正的战区快递。124英里射程覆盖福建沿海,增程型直接威胁到上海南京,集束弹头能撒100颗子炸弹。

但问题来了:台湾战斗机敢飞进战区投弹吗?


解放军的红旗-9和歼-20可不是吃素的。至于吹嘘3.1万英里的"雄升"导弹,先问问台岛的卫星导航战时还能不能用——GPS信号掐断分分钟的事。

防空方面"天弓三"确实有两把刷子,7马赫速度碾压爱国者导弹。但大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专治各种不服,末端20马赫突防怎么防?更别说战时台岛要面对的是火箭军饱和打击,"天弓"拦截弹够不够用要打问号。

最唬人的是"雄风三"反舰导弹,超音速突袭听着吓人,但解放军055大驱的相控阵雷达+海红旗-9B专克这种老套路。当年误射渔船闹笑话的"雄三",现在要对付的是带电磁炮的万吨大驱,台军心里真没点数?


台当局现在每年砸74亿美元搞导弹,表面看是"自主防卫",实则绑死在美国战车上。美国军火商延迟交货逼出个"台版军工复合体",但半导体优势救不了根本缺陷——没有战略纵深、没有能源自给、更没有完整军工体系。导弹生产线再快,能快过福建沿海的东风洗地?

说到底,台海博弈是综合国力较量。台湾导弹库存堆得再高,改变不了大陆在第一岛链内的军事主导权。真正该警惕的不是几款武器,而是民进党"以武谋独"把2300万人绑上战车的险恶用心。历史早就证明,挟洋自重的结局只有一个——成为弃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