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欣宇 实习生 梁子祺

旅行中拍照出片成为不少人的选择,然而当精修的九宫格照片成为出游KPI,批量复制的打卡机位、相似的拍照姿势让旅行的深度体验受到一定影响。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7%的受访青年有过因追求拍照出片导致旅行体验下降的情况,65.4%的受访青年认为旅行商家过度强调出片会导致同质化内容泛滥,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61.5%的受访青年认为旅行应以体验为主,遇到契合的场景再拍摄。


逛着商业化的古城、吃着统一的长沙臭豆腐、打卡“我在XX很想你”的路牌……来自北京的00后大学生姚曦玥发现,现在旅行想要有特色的照片越来越难了。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她本想寻找一些特色的美景打卡拍照,没想到景区里人挤人,就连大家的拍照姿势都十分相似,“旅行的新鲜感和快乐一下子就打了折扣”。

前段时间,来自山东的中学英语教师鞠爱丽被社交平台“种草”了威海的一处打卡点,到了现场她却发现,实景与网上的图片有较大差异,即便这样很多人都在拍照合影,想照一张没有路人的照片都得抢位置。

“过度追求出片会影响整体的旅行体验。”来自北京的21岁大学生陈希予觉得,为了获得一张在某个特定视角下好看的照片,排队几个小时,旅游的体验感很容易被“毁掉”。陈希予之前去张家口观赏烟火秀时,她前面的一名游客全程就顾着拍照发朋友圈,还时不时站起身来,影响后面游客的视线,“为了出片,她没办法沉浸式地观看这个秀,我觉得是不值的”。

另外,陈希予还发现,一些博主追求较为惊险的出片效果,会让一些游客不顾危险竞相模仿,这会有安全隐患。

数据显示,64.7%的受访青年有过因追求拍照出片导致旅行体验下降的情况。对于旅行商家过度强调出片的行为,65.4%的受访青年认为会导致同质化内容泛滥,造成大众的审美疲劳;59.9%的受访青年认为会抬高消费价格,性价比降低;53.9%的受访青年觉得会忽视产品或服务的真实质量;50.3%的受访青年认为会导致消费者预期与实际体验有落差。

鞠爱丽觉得,旅行中重要的是找到“步伐一致”的人,如果同行的人有人追求出片而有人反感,可能就不会很愉快。为避免因追求出片影响旅游体验,鞠爱丽认为应提前规划好时间,在出片和旅游体验之间做好平衡。

对陈希予来说,相比于出片,她更愿意在旅行中学习知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遇到想拍照的景点,她会先沉浸式地逛一会儿,用心感受周围的环境,再去专门拍照。“不必时刻追求绝对的‘精致’,接受旅行中的‘不完美’,各种不期而遇也会带来惊喜。”

如何平衡出片与旅行体验的关系?调查中,61.5%的受访青年认为旅行应以体验为主,遇到契合的场景再拍摄;54.7%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接受“不完美出片”,减少刻意摆拍和过度修图;53.2%的受访青年表示要提前规划拍摄时间和场景,避免扰乱游览节奏。其他还有:分次旅行:一次专注深度体验,一次专注打卡拍照(46.4%);选择非热门时段或小众角度拍摄,减少排队等待(38.9%);调整心态,不因必须出片而焦虑或跟风(34.3%);商家减少对出片的刻意引导,回归旅行本质(16.7%)等。

在姚曦玥看来,无论是否追求出片,旅途开心就好。拍照发朋友圈被夸“好美”确实能让自己得到满足,但为了出片而影响旅行心情或体验就不太值得了。“旅行的意义是看风景、见识不同的事,不是用公式化的拍照模板取代深入当地的体验。”

受访青年中,05后占1.3%,00后占25.9%,95后占32.0%,90后占26.3%,85后占14.5%。男性占39.2%,女性占60.8%。#读数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希予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