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主办的“第一期非遗中医正骨疗法传承培训班”在承德市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罗氏正骨法”代表性传承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优秀名中医罗素兰教授在培训班期间接受专访。
守正创新 罗氏正骨法焕发新生机
面对中医正骨疗法传承创新的时代命题,罗素兰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从罗氏正骨法37种传统手法中提炼总结出“罗氏正筋八法”,包括复贴、扽拉、扳拨、分筋、指顶、转摇、挫按、拿捏,专门针对筋出槽、骨错缝等病症,以痛苦小、见效快、手法轻巧柔和的特点,为患者带来福音。
针对现代社会高发的膝关节、骨关节退行性病,她又创新性地总结出“罗氏膝关节六步法”,通过拿捏、研磨、推拨、捋顺、屈伸、扽拉六步手法,有效缓解肿胀、积水等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腰椎滑脱症方面,罗素兰教授独创了“前屈抱提法”,通过坐位前屈、抱提加推按,或加旋转,可以缓解腰椎滑脱症状,为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她强调,罗氏正骨法的传承创新,不仅体现在手法技术的精进,更体现在治疗理念的不断完善。她主张先要“察其颜,听其声,触其位”,然后才是“询其源”,诊断了以后才能“施其法”,杜绝盲目施治,体现罗氏正骨法的特色。
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罗氏正骨法,罗素兰教授积极构建传承体系,通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3 + 3”薪火传承项目和建设名医传承工作站,打破地域限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中医骨伤人才。
同时,她还积极探索“可视化中医”诊疗模式,将传统正骨手法与现代科学仪器检查相结合,通过客观数据反馈,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诊疗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罗氏正骨法过去以治疗骨折、脱位见长,如今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退化症等慢性病领域也展现出独特优势。”她表示,通过持续创新扩大治疗范围,罗氏正骨法正被更多患者接受。
腰椎间盘突出需辨证论治 注重日常预防
针对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高发的现状,罗素兰教授指出,并非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适合中医正骨治疗。她强调,治疗前必须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等资料进行精准诊断,辨证施治,因人而异制定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罗素兰教授也给出了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实用建议:注重防寒保暖,避免腰部受凉;适当增加运动量,如进行吊单杠、“小燕飞”等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搬运重物时注意姿势,避免直接弯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冷饮冷食,注意空调温度适宜;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如跷二郎腿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建议选择稍硬的床垫,避免睡软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