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可好了,修完这些生产路,俺村下湖搞生产,再也没有孬路走啦!
”5月6日,卧茨村东湖修路现场,村民指着新水泥路直乐呵。说话的是村里老户,往年晴天踩土、雨天陷泥的苦,他记了十几年。修路的是30岁小伙姜东成,在外办企业攒下了家底,偏要往村里“搭钱”。
“老一辈教的,事业再大,根在村里;本事再强,心向老乡。”他说得实在。
4条路,1700多米长,6000多平水泥地,算下来得20多万,全是他自掏腰包。村支书洪德良说,路宽的5米,窄的3米多,排水沟清了淤,汛期排水也规划好了。
“好事得办实,不能留尾巴。”姜东成这话,施工队听了直点头。
他不是头回为村里操心,疫情那几年,口罩、消毒液没少往村里送。更让人暖心的是,他妈天天熬大锅菜,给施工队当“后勤部长”。“小伙子实心眼,老两口也实在!
”村民围在路边,你一言我一语。村史里,修路的好人排着队:贾自祥、肖纪斌、洪源泽……2021年洪源泽修了2250平。加上这回的6000多平,村里东西2条、南北4条生产路,全硬实了。
“没用村里出一分钱,全靠这些热心人接力。”洪德良数着账,声音里带着颤。有人问:“姜东成掏这么多钱,不心疼?
”他笑:“看着乡亲走路顺溜,比啥都得劲。”一个好人带一片,这些年村里修路成了“传家宝”,年轻的学,老的帮。
农忙季节,生产路通了,更得留意天气——前两天下了场雨,新修的路没积水。想知道接下来啥天气?关注我们,雨晴信息、农忙提醒,第一时间推给您。
文中故事来自村民讲述,具体细节以实际为准,咱就图个热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