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和田昆冈机场安检口排着队,60名妇女代表攥着登机牌,眼睛亮得像星星。



她们要去的地方,是湖南韶山,7天学习交流,这对不少人是头一遭。

队伍里有县市妇联负责人,有村头巷尾跑的基层工作者,还有拿过“最美”奖状的先进代表。“长这么大没坐过飞机,更没出过新疆!”墨玉县的古丽胡玛搓着衣角笑,“可基层工作难啊,总想着出去学点新招。

”她手机里存着村里姐妹的问题:娃上学咋劝?种大棚咋找销路?她想把答案装回行囊。

地区妇联主席说,这趟不只是学习,是要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种进更多人心里。飞机爬升时,和田的戈壁滩越变越小,古丽胡玛贴窗看,云层里漏下的光,像撒了把金豆豆。

到韶山的头天,她们去了毛泽东故居。青瓦土墙的老房子里,摆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当年毛主席就住这儿?

”有代表摸着褪色的木床板,声音轻得像怕惊醒谁。敬献花篮时,60双手捧得端端正正,花瓣上沾着晨露,像谁偷偷落的泪。情景教学课上,演员扮成红军女战士,喊着“跟我上”冲过模拟战壕。

“她们比我还小吧?”坐在前排的阿依古丽抹着眼角,“那会儿连饭都吃不饱,咋就有那么大的劲儿?”专题党课讲“奋斗精神”,专家举了个例子:“当年韶山妇女用乳汁救伤员,用背篓运弹药。

”古丽胡玛在笔记本上写:“劲儿从哪来?从心里装着大家,不是自己。

”第二天去田间体验,她们跟着老乡学插秧。

韶山的水凉丝丝的,泡得脚面发红。

“和新疆浇地不一样,这儿要弯着腰一棵棵插。”有代表直起腰捶背,“可老乡说,慢工出细活,日子也是这样过。



”去年9月,新疆兵团72名妇女也来过韶山。回去后,有人在团场办起“红色家庭课堂”,姐妹闲了就去听故事。

再早一个月,还有103人的队伍,在铜像广场唱《东方红》,歌声飘出好远,把路过的游客都感动了。

“不是旅游,是找根。”妇联主席拍着代表们的肩,“这根扎在红色历史里,长出来的,是咱妇女的劲头。

”有人问:“学完就能把村里的问题解决?”古丽胡玛摇头:“至少,我知道该咋和姐妹们说——当年红军能啃树皮打胜仗,咱为啥不能把大棚种好?”未来几天,她们还要逛红色展馆,听老党员讲“半条被子”的故事,去学校和当地妇女交流。

有代表悄悄翻出手机,给家里发消息:“这儿的天很蓝,云像棉花,等我拍点照片,给咱村妇女看看。

”“等回去,我要开个‘韶山故事会’。

”古丽胡玛把笔记本捂在胸口,“让没出来的姐妹也摸摸历史的温度。

”这样的交流多了,各民族姐妹的手,是不是能牵得更紧?心,是不是能贴得更近?

未来7天韶山天气以多云为主,最高25℃,最低16℃,适合外出学习参观。

关注我们,第一时间掌握三农动态、天气变化,帮您把日子安排得明明白白。注:文中部分感受为代表自述,具体以实际活动情况为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