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头里,老李蹲在麦地头吧嗒旱烟,盯着手机里的气象通知直皱眉。5月11到13号的干热风预警,像块火石砸在豫北麦区,安阳、濮阳的红圈格外刺眼。老李家三亩麦子正巧在高风险区,叶子已经有点卷边,他昨天刚把喷雾器擦了三遍。
干热风这玩意儿,就是老天爷甩来的火鞭子——高温32℃以上,大风卷着干燥气浪,麦穗灌浆期遭这么一烤,麦粒能瘪一半。去年邻村就吃过亏,千亩麦子被晒得秆子发白,产量直接砍半,蚜虫顺着蔫叶爬满穗,打药钱翻了三番。
老李记得清楚,隔壁老王去年种的抗旱品种,叶子始终支棱着,灌浆期比别人多扛了三天,收成就比他家多两麻袋。眼下村里人像热锅上的蚂蚁,平地地块的农户急得团团转,有树林挡着的地块主家稍微宽心些。农业局的法子来了:喷尿素、磷酸二氢钾,有钱的加硼肥锌肥,再配上芸苔素内酯。
可穷户们掰着指头算钱:无人机打药一亩30块,自家三亩地就得小一百,政府说给补贴,到底补多少却没个准信。老李跟邻居蹲在村头商量拼机器,你出油钱我出人工,凑够五家就能压低价。
他又想起种子站的事,去年推荐的高产品种,说是穗大粒饱,谁知道根系弱得很,太阳一晒就打蔫。“明年说啥也得换抗旱种,哪怕产量少点,扛得住灾才是硬道理。
”老李吧嗒着烟,烟灰落在磨破的鞋面上。气象图上,郑州、南阳的橙色区域跟着发红,专家说豫北豫西是重灾区,可哪儿的麦农敢掉以轻心?
有人翻出老黄历,说“麦熟一晌,虎口夺粮”,以前靠天吃饭时烧香祈雨,如今靠科学,却也怕天气预报掉链子。去年说好的降雨愣是没影,晒得河床裂口子,今年的干热风预警,让人心尖儿直打颤。内蒙过来的法子也传到村里,深松耕让土壤保水,防护林能挡风,可这些都是长远功夫,眼下等不及。
龙南那边的防治方子倒是对症,郑麦136、烟农1212这些品种抗得住,可种子去哪儿弄?啥时候能推广?
老李不懂那些复杂的药名,只知道现在喷药就得抢时间,晚一天叶子就多晒蔫一寸。
村东头的老张头突然骂骂咧咧:“都说十年干热风要变多,这往后的麦子还咋种?”话一出口,众人都沉默了,有人低头踢土块,有人望着泛青的麦穗叹气。农业厅说在研究耐旱新品种,两三年后能用上,可今年的收成悬在刀尖上,谁能不心慌?
喷药的日子越来越近,田里的塑料桶叮当响,无人机在远处田块嗡嗡飞,带起的风里都是紧张味。老李背着喷雾器往地头走,老伴在身后喊:“别忘了加硼肥!
”他应了一声,脚步更快了。麦秆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是在跟即将到来的火烤较劲,也像是在等着看,这一回,人定能不能胜天。